“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诗句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译文
如今这个时代的隐士们虽然不被重用,但他们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独自一人生活。他们上可以观察许由的生活方式,下可以了解接舆的思想。他们的计策像范蠡一样高明,忠诚像子胥一样坚定,天下太平,与道义相扶持,孤独地生活着是理所当然的。你怎么怀疑我呢?像燕国的任用乐毅、秦国的重用李斯、郦食其为齐国效力一样,他们的言论畅通无阻,完全顺应形势。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成就就像山一样大,国家安定。这些都是在适当的时候被重用的隐士。你怎么能对他们感到奇怪呢?谚语说:“用管子去窥视天空,用瓢去测量大海”,怎么可能了解事物的全部情况,考察它的规律,发出它的声音呢!就象老鼠咬死了狗,豚鼠踩死了老虎一样,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完了,他们有什么功劳呢?现在如果让愚蠢的人去做隐士,即使不想困窘,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这正好能表明他们不了解权变之道,终究会迷惑在大道之上。
注释
- 今世:指当代时代。
-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 上观许由:向上看许由的生活方式。
- 下察接舆:向下看接舆的思想。
- 计同范蠡:策略与范蠡相似。
- 忠合子胥:忠诚与子胥相符。
- 天下和平:指天下太平,与道义相扶持。
- 寡偶少徒:孤独且没有伴侣。
- 岂:疑问词。
- 管窥天:用管子来观察天。比喻见识狭隘。
- 蠡测海:用葫芦来测量大海。比喻见识狭小。
- 筳撞钟:用木棒敲打钟。比喻微不足道。
- 鼱鼩(jīqú)之袭狗:比喻力量小的反而攻击力量大的。
- 孤豚之咋虎:意思是孤立的小猪去攻击老虎,结果必然失败。
- 靡耳:没有作用,毫无效果。
- 下愚:愚昧无知的人。
- 权变:权变之道,即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 大道:常道,正确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隐士的行为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揭示了隐士们可能因为不了解时局变化而陷入困境。诗中的隐士们虽然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忠诚的品质,但由于缺乏对时事的了解和适应能力,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失败。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隐士们的一种批评态度,认为他们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变化。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对于隐士们的理想化的赞美,认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智慧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