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吴王穆然,俯而深惟,仰而泣下交颐,曰:“嗟乎!余国之不亡也,绵绵连连,殆哉,世之不绝也!”于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躬亲节俭,减后宫之费,损车马之用;放郑声,远佞人,省庖厨,去侈靡,卑宫馆,坏苑囿,填池堑,以与贫民无产业者;开内藏,振贫穷,存耆老,恤孤独,薄赋敛,省刑罚。行此三年,海内晏然,天下大洽,阴阳和调,万物咸得其宜;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家给人足,畜积有馀,囹圄空虚;凤皇来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芽,远方异俗之人,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而君人者莫肯为也,臣愚窃以为过。故诗曰“王国克生,惟周之贞,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非有先生论
于是吴王默然,俯而深思,仰而流泪,互相拥抱,说:“唉!我的国家不会灭亡,连绵不断,危险啊,这是世道的延续!”于是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躬亲节俭,减后宫费,损车马用;放郑声,远佞人,省庖厨,去奢靡,卑宫馆,坏苑囿,填池堑,以与贫民无产业者;开内藏,振贫穷,存耆老,恤孤独,薄赋敛,省刑罚。三年之后,海内晏然,天下大洽,阴阳和调,万物咸得其宜;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家给人足,畜积有馀,囹圄空虚;凤凰来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芽,远方异俗之人,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所以治乱之道,存亡之端,如此易见,而君人者莫肯为之,臣愚以为过。故《诗》云:“王国克生,惟周之贞,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译文:《诗经》上说:“王业兴盛,惟有周室最为纯正,人才众多,文王因此得以安宁。”
赏析:这首诗是一篇政论文,作者通过叙述自己治国的措施和效果来说明君主应当如何治理国家。文章开头便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话:“王业克生,惟周之贞”,意思是“王业兴盛,唯有周室最为纯正”。“王国克生”指的就是国家昌盛,“惟周之贞”则是指只有周朝的制度最为完善。接着诗人又引用了周代的名相周公的话:“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意思是“人才众多,文王因此得以安宁”。这句话用来勉励君主要重视人才。诗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现实情况是令人失望的。诗人在文中列举了诸多问题,如奢侈浪费、重刑厚赋等。他批评了这些做法,并指出了其中的原因:“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这都是为了整顿朝廷秩序。他提倡节俭、减轻后宫费用、节约车马使用、放掉淫声乐、疏远奸佞小人、减少厨食开支、废除奢华的苑囿、填平水池、救济贫困百姓、开放内库赈济贫穷、关怀老年人、体恤孤儿寡妇、减少赋税、简化刑罚等。他认为这些举措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富强都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总结了自己的政绩:“海内晏然,天下大洽,阴阳和调,万物咸得其宜;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家给人足,畜积有馀,囹圄空虚;凤凰来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芽,远方异俗之人,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这些描述都反映了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和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