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王舜薨。子嗣立,有罪,废徙房陵。
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行自夏阳,东幸汾阴。
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毕,行幸荥阳。还至洛阳,诏曰:“祭地翼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春二月,中山王胜薨。
夏,封方士栾大为乐通侯,位上将军。
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
立常山宪王子商为洒水王。
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立泰畤于甘泉。天子亲郊见,朝日夕月。诏曰:“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冀州隹壤乃显文鼎,获荐于庙。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诗》云:‘四牡翼翼,以征不服。’亲省边垂,用事所极。望见秦一,修天文禅。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易》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朕甚念年岁未咸登,饬躬斋戒,丁酉,拜况于郊。”
译文
常山王刘舜去世,他的儿子刘嗣被立为国王,但因为有罪,他被废黜并流放至房陵。
四年(公元前119年)冬十月,皇帝前往雍城,进行祭祀五畤的活动,并对百姓赏赐爵位一级,对女子家庭每百户赐牛、酒各一。皇帝从夏阳出发,向东行经汾阴。
十一月甲子日,在汾阴脽上建立后土祠。完成祭祀礼仪后,皇帝前往荥阳。抵达洛阳后,皇帝下诏说:“祭祀地神,眺望河洛,巡视省视豫州,观瞻周室,可惜没有祭祀。询问老臣,才知道有孽子刘嘉。因此封刘嘉为周子南君,以继承周祀。”
春二月,中山王胜去世。
夏天,封方士栾大为乐通侯,地位在上将军之上。
六月份,在后土祠旁边发现了宝鼎。秋天,马在水中产下一匹白毛的马驹,称为“渥洼”。同时创作了《宝鼎》和《天马》两首歌谣。
立常山宪王子刘商为洒水王国之王。
五年(公元前114年)冬十月,皇帝前往雍城,进行祭祀五畤的活动。然后越过陇山,登上空同山,向西沿着祖厉河返回。
十一月初一冬至时,在甘泉建立了泰畤。皇帝亲自到郊外祭拜上天和月亮。下诏说:“朕身托于诸侯之上,德未能安民,百姓有时饥饿受寒冷,所以巡视后土以求来年丰收。冀州的土地上显现出文鼎,献给庙中祭祀。渥洼水的马儿生出白毛。朕将驾临那里。战战兢兢,害怕不能胜任此任,思念昭示天地,内心反省自新。《诗经》说:‘四匹良马齐头并进,用来征伐不服的人’。亲临边境检查,所到之处都是边陲之地。遥望远方的秦国,修整天文禅礼。辛卯之夜,如同日光照耀十有二明。《易经》说:‘先祭甲辰三天,后祭甲辰三天。’朕非常担忧年岁不丰收,于是斋戒修身,丁酉日,在郊外向神明献祭。”
注释
- 常山王舜薨:指汉武帝刘彻的父亲刘肥的曾孙刘舜被封为常山王,但在他去世后,他的子孙因罪被废除王位并流放。
- 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在汾阴脽山上建立了后土祠。
- 得宝鼎:指在陇山附近的空同山发现了宝鼎。
- 立刘商为洒水王:刘商被封为洒水国国王。
- 立泰畤于甘泉:在甘泉山建立了新的泰畤。
- 渥洼水中:渥洼水是一条位于中国西北的河流,这里可能指的是某条河流或湖泊中的水生植物。
- 立泰畤于甘泉:在甘泉山顶建立新的太畤。
- 躬亲郊见,朝日夕月:表示皇帝亲自到郊外祭拜太阳和月亮。
- 亲省边垂:亲自视察边疆地区。
- 望见秦一,修天文禅礼:望见远处的秦地,修整天文禅礼。
- 若景光十有二明:形容月光明亮如十二颗星星。
-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古人认为甲子是一个吉祥的日子,这里指的是占卜或选择吉日。
- 朕甚念年岁未咸登:朕非常忧虑年成不佳,百姓没有丰收。
- 饬躬斋戒:修养自身,进行斋戒。
- 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辛卯日夜里,天空出现了明亮的光点,类似于十二颗星星。
- 《易》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易经》上说“先祭甲辰三天,后祭甲辰三天”,意思是要尊重时间的先后顺序。
- 朕甚念年岁未咸登,饬躬斋戒,丁酉,拜况于郊。”:朕很担心年成不好,百姓没有丰收,所以我进行了修养身心的斋戒,并且在丁酉日,我在郊外向神明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