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赦天下。
丁丑晦,日有蚀之。
秋,蛙、虾蟆斗。
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皆将罪人,江、淮以南楼船十万人,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九月,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死。乐通侯栾大坐诬罔要斩。
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枹。匈奴入五原,杀太守。
六年冬十月,发陇西、天水、安定骑士及中尉、河南、河内卒十万人,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征西羌,平之。
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
诗句输出:
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赦天下。
译文:在这一年四月份,南越国国王的宰相吕嘉发动叛乱,杀死了汉朝的使节以及国王和王太后。随后,武帝宣布全国大赦。
关键词注释:
- 南越王:指的是位于中国南部的一个古代国家或地区。
- 吕嘉:南越国王的宰相,后来发动叛乱。
- 使节:汉朝派遣到其他国家的代表或使者。
- 王:这里指南越国的国王。
- 王太后:南越国王的母亲,是当时最高统治者之一。
- 赦天下:意味着全国上下都得到了释放,不再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 曲加礼:对山川之神进行祭祀和献祭。
- 吴楚七国:指的是战国时期七个被楚国打败的国家,后来成为汉朝时期的诸侯国。
- 帑输在官者:指在官府中被扣押的财物或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动荡。通过描述南越国政变及其对汉朝的影响,诗反映了当时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汉武帝的大赦行动显示了他作为皇帝的宽厚与仁慈,但也暴露出国家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此外,诗中对于祭祀山川的描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敬畏和尊重的文化传统。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歌,展现了汉代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