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衤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
秦始皇本纪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衤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译文:
丞相绾等人建议说:“诸侯刚刚被消灭,燕、齐、荆地又远,不应当设置王侯。应该立诸侯的儿子为王,只求皇上同意。”秦始皇将此事下达给群臣商讨,群臣都认为这样做很好。负责司法的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和武王分封了许多亲族和同姓为诸侯,但由于距离较远,相互之间争斗起来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们不断互相攻伐,周朝天子也无法加以制止。现在全国已经平定,如果再恢复分封制度,就会像当年周朝那样再次引起战争,这不是安定百姓的好方法。因此我认为不应该设置诸侯国。”秦始皇说:“全天下的人都因为打仗而不能停止战争,就是因为有诸侯。依靠祖宗宗庙,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却又重新分封了王国,这是在树立敌人啊,怎么能让他们停止战争呢?廷尉的意见是对的。”
秦始皇将天下划分为三十个郡,每个郡都设立了太守、尉、监。还更改了百姓的称呼,叫他们“黔首”。还召集了一次大规模的酒会。他收缴了天下的军队,聚集到咸阳,将它们熔化制成钟和鼎,铸造了十一尊铜人,每尊重达一千石,放在皇宫里面。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道路一律铺成了同一宽度的路面;书写的文字也统一为小篆;国土东起海边一直到朝鲜;西起临洮、羌中;南起北乡户;北边沿着黄河修建了长城;把阴山一直到辽东全都纳入版图。他还下令迁移天下的富人到咸阳居住,共计十二万户。所有的祖庙以及章台、上林宫都在渭水以南。每当秦国消灭其他诸侯时,秦始皇就命令工匠们仿照他们的宫殿建筑风格,把它们建造成咸阳北边的高台上,向南面渭水,从雍门往东直到泾水和渭水交汇处。宫殿楼阁层层相通,连接着各种通道。他从战争中缴获来的诸侯国的美女钟鼓,都拿来充实这些新建的宫殿。
注释:
- 丞相绾等:指秦朝初期的一些官员或大臣团体,提出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提议。
- 燕、齐、荆地远:指当时的燕国、齐国、楚国等地距离中央王朝较远。
- 赖宗庙:依赖国家的根本——皇室宗庙的存在。
- 悉为郡县:全部改为郡县制,意味着取消了之前的封建分封体系。
- 黔首:古代对平民的称呼,后泛指普通百姓。
- 咸阳北阪上:秦始皇在咸阳城北部的山坡上建立了大量的宫殿和建筑。
- 车同轨:规定车辆行驶的道路要一致,即全国车辆的车轮宽要相同。
- 书同文字:统一书籍字体和文字,使得各地的书简可以相互阅读。
- 地东至海暨朝鲜:国土东到大海和朝鲜半岛。
- 西至临洮、羌中:国土向西延伸到临洮(今甘肃岷县)和羌族地区。
- 南至北乡户:国土南部包括南乡户这个地方。
- 北据河为塞:北边修筑长城,以防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 并阴山至辽东:将阴山山脉直至辽东地区全部纳入秦的统治范围。
-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秦始皇将各地的富有家族和商人迁徙到咸阳居住,共计十二万户人家。
-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许多皇家祭祀的场所和皇家园林都位于渭水南岸。
- 秦每破诸侯:每次灭掉其他诸侯国。
- 写放其宫室:模仿其他诸侯国的建筑风格重建自己的宫殿。
- 作之咸阳北阪上:建造的新宫室在咸阳城北部的山坡上。
- 大酺:盛大的宴乐活动,用于庆祝胜利或者重要节日。
- 收天下兵:收集所有散落各地的军队。
- 销以为锺鐻:将兵器熔铸成钟和鼎等金属制品。
- 金人十二:铸成的十二尊巨大的金色人形雕像。
- 重各千石:每一尊金人都重达一千石,即一千斤。
- 置廷宫中:将这些金属制成的雕像安置在皇宫里。
- 一法度衡石丈尺:统一了度量衡标准。
- 车同轨:统一了道路宽度。
- 书同文字:统一了书写文字。
- 地东至海暨朝鲜:国土向东延伸至大海(东海)以及朝鲜半岛。
- 西至临洮、羌中:国土向西延伸到临洮(今甘肃省岷县)、羌族地区。
- 南至北乡户:国土向南延伸到北乡户这个地方。
- 北据河为塞:在北部修筑长城作为防御工事。
- 并阴山至辽东:将阴山山脉直至辽宁东部地区全部纳入秦的统治范围。
-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将全国各地富有的家族和商人迁徙到咸阳居住,共计十二万户家庭。
-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许多皇家祭祀的场所和皇家园林都位于渭水南部。
- 秦每破诸侯:每次灭掉其他诸侯国。
- 写放其宫室:模仿其他诸侯国的建筑风格重建自己的宫殿。
- 作之咸阳北阪上:建造的新宫室在咸阳城北部的山坡上。
- 大酺:盛大的宴乐活动,用于庆祝胜利或者重要节日。
- 收天下兵:收集所有散落各地的军队。
- 销以为锺鐻:将兵器熔铸成钟和鼎等金属制品。
- 金人十二:铸成的十二尊巨大的金色人形雕像。
- 重各千石:每一尊金人都重达一千石,即一千斤。
- 置廷宫中:将这些金属制成的雕像安置在皇宫里。
- 一法度衡石丈尺:统一了度量衡标准。
- 车同轨:统一了道路宽度。
- 书同文字:统一了书写文字。
- 地东至海暨朝鲜:国土向东延伸至大海(东海)以及朝鲜半岛。
- 西至临洮、羌中:国土向西延伸到临洮(今甘肃省岷县)、羌族地区。
- 南至北乡户:国土向南延伸到北乡户这个地方。
- 北据河为塞:在北部修筑长城作为防御工事。
- 并阴山至辽东:将阴山山脉直至辽宁东部地区全部纳入秦的统治范围。
-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将全国各地富有的家族和商人迁徙到咸阳居住,共计十二万户家庭。
-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许多皇家祭祀的场所和皇家园林都位于渭水南部。
- 秦每破诸侯:每次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