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彊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馀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    
    
韩信与龙且交战,灌婴则率骑将攻击龙且,大败楚军,杀龙且。于是,韩信因势自立为齐王。    
    
项羽听闻龙且战败,心中恐慌,于是派盱台人武涉前往游说韩信。然而,韩信并未听从。此时,彭越再次反秦,攻下梁地,切断了楚军的粮道。项羽于是对海春侯曹咎等将领说道:“请你们严守成皋,汉军若来挑战,切莫与之交锋,只需守住城池即可,我将在十五日之内歼灭彭越,平定梁地,再从将军手中夺回陈留和外黄。”于是,项羽向东行进,攻打陈留和外黄。    
    
在外黄,城邑未降。数日后,项羽下令所有年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到城东集合,准备处决。此时,外黄令的舍人之子年仅十三岁,他前往劝说项羽:“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惧,因此暂时投降,等待大王。大王若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降矣。”项羽听后觉得有理,便赦免了外黄应坑杀的民众。随后,项羽东行至睢阳,听闻此事的均争相投降于项羽。    
    
译文:    
项王听说淮阴侯已经控制黄河以北地区,打败了齐国和赵国的军队,并且准备进攻楚国,于是派遣龙且前去对抗。    
韩信与龙且交战,灌婴率领骑兵攻击龙且,大败楚军,斩杀龙且。韩信乘势自立为齐王。    
项羽听到龙且兵败的消息,感到十分恐惧,于是派遣盱台人武涉前往游说韩信,但被拒绝。    
此时,彭越重新造反,攻占了梁地,切断了楚军的粮食通道。项羽对海春侯曹咎等人说:“请你们坚守成皋,汉军若来挑战,千万不要应战,只要守住城池即可。我将于十五日之内消灭彭越,平定梁地,再从将军手中夺回陈留和外黄。”于是项羽向东进军,攻打陈留和外黄。    
在外部黄,因为外黄尚未投降,所以命令所有年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到城东集合,准备被处决。这时,外黄县令的舍人之子年仅十三岁,他前往劝说项羽:“彭越强逼外黄投降,外黄惊恐,所以才投降等待大王。大王如果到达,又将全部处死他们。百姓怎会有归降之心呢?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座城池都害怕了,没有人肯臣服于大王。”项羽听了他的话之后认为有理,就赦免了那些应当被处死的民众。随后,项羽向东行至睢阳,听说这件事的人都争相投降于项羽。    
赏析:    
本段描绘了项羽在面对危机时的决策过程及结果。先是韩信的军事成功使得项羽不得不调整战略,由直接攻击转为防御,这体现了项羽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的谨慎和战术上的灵活应变能力。其次,项羽对于局势的判断失误(如武涉的建议)以及最终的悔改显示了项羽虽英勇却也有其局限性。此外,项羽对待敌人的态度—既严厉又仁慈—反映了他的多面性格及其在战场上的残酷与仁慈之间的矛盾心理。整体上,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人性中善与恶的斗争与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