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闲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谋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乃共杀魏豹。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井杀枞公。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以下是对《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诗句的逐句释义:

  1.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闲出。”
  • 解析与翻译:纪信劝刘邦假装投降以迷惑楚军,让刘邦有机会安全逃出。
  • 注释:“事已急矣”表示形势非常紧急,“请为王诳楚为王”是建议刘邦装作被项羽俘虏的样子投降,“王可以闲出”则是说刘邦有机会趁机逃离。
  • 赏析:这句反映了纪信的智慧和勇敢,他不仅考虑了形势,还预见了刘邦的可能逃生路线。
  1. 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 解析与翻译:刘邦在夜色中带领两千名武装士兵从荥阳东门突围。
  • 注释:“夜出”指的是行动是在夜晚进行的,“女子荥阳东门”是指士兵中有女性,“被甲二千人”是说有两千名士兵身着铠甲,“楚兵四面击之”是说楚军从四个方向发起攻击。
  • 赏析:这显示了刘邦军队的士气和准备情况,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军事策略。
  1. 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
  • 解析与翻译:纪信乘坐黄色战车,手持左纛(旗杆),宣称城里食物不足,刘邦已经投降。楚军的士兵们纷纷高呼万岁响应。
  • 注释:“乘黄屋车”指的是使用皇家车辆,表明了身份和地位,“傅左纛”是持旗,象征着领导或指挥,“曰”是说话,“城中食尽”是说城市里的食物已经耗尽,“汉王降”是说刘邦已经投降。
  • 赏析:这一行为展现了纪信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局势的判断和对刘邦的支持。
  1. 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 解析与翻译:刘邦带着几十名骑兵从城西门突围逃往成皋,项羽看到纪信,问他刘邦在哪里。纪信回答说刘邦已经逃走了。项羽下令烧死纪信。
  • 注释:“亦与数十骑”是说跟随刘邦的骑兵数量不多,“城西门”是指出逃的城门,“走成皋”是说逃往成皋这个地方,“项王见纪信”是说项羽看到了纪信,“问」汉王安在「”是说询问刘邦在哪里,“曰:「汉王已出矣」”是说纪信回答说刘邦已经逃走了,“项王烧杀纪信”是说项羽下令烧死纪信。
  • 赏析:这一情节展示了项羽对纪信的无情和残忍,同时也反映了刘邦逃脱后的处境。
  1. 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谋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乃共杀魏豹。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井杀枞公。
  • 解析与翻译:为了保卫荥阳,刘邦派御史大夫周苛、枞公和魏豹防守这座城市。周苛和枞公商量说,背叛国家的王难以共同守住城池。他们决定杀死魏豹。楚国攻占了荥阳城,活捉了周苛。项羽对周苛说,如果为他效力,他将任命周苛为上将军,并封赏三万户。周苛辱骂说,如果不赶快投降汉朝,现在被俘的就不是汉朝的对手。项羽大怒,处死了周苛,同时杀死了枞公。
  • 注释:“汉王使御史大夫”是说刘邦派遣的官职,“周苛枞公谋曰”是说周苛和枞公商量,“难与守城”是说难以共同守住城池,“乃共杀魏豹”是因为两人决定杀死魏豹,“楚下荥阳城”是说楚国攻占了荥阳城,“生得周苛”是说活捉了周苛,“项王谓周苛曰”是说项羽对周苛说的话,“为我将以”是说项羽任命他为将领的意思,“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是说项羽任命周苛为上将军,并封赏了三万户,“周苛骂曰”是说周苛的回应,“若不趣降汉”是说如果不赶快投降汉朝,“汉今虏若”是说现在成为汉朝的俘虏,“若非汉敌也”是说如果不是汉朝的敌人,“项王怒,烹周苛”是说项羽大怒,处死了周苛,“井杀枞公”是说同时杀死了枞公,“遂拔成皋”是说楚国攻占了成皋城。
  • 赏析:这段描写展示了周苛和枞公的忠诚和坚定,以及项羽的残忍和无情。同时,这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在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意义。这些内容不仅揭示了项羽的性格和决策过程,也反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