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乃言曰:“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神君最贵者,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音,与人言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其事祕,世莫知也。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
以下是对《史记·十二本纪·孝武本纪》的逐句释义:
- 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 解释:此后又建造了如柏梁、铜柱和承露仙人掌等类似建筑。
- 注释:柏梁是汉代的一座著名建筑,位于今河南洛阳市;铜柱则是古代的一种大型铜制柱子,多用于祭祀场合;承露仙人掌是一种具有神话色彩的建筑,据说能承接天露,象征神仙居住之地。
-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乃言曰:“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
- 解释:汉武帝在文成去世后的一年,因疾病严重求助于巫师和医药,但未能痊愈。后来一位名叫游水的巫师告诉他,有人在上郡有一位能够驱鬼治病的巫婆,于是汉武帝派人将她请来,安置在甘泉宫进行祭祀。
- 赏析:这段描述了武帝迷信方术,寻求神鬼帮助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于宗教和巫术的依赖,以及在精神层面上的无助。
- 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
- 解释:当汉武帝生病时,有人询问掌管神界的神君。神君告诉使者说:“天子不用担心,病情会好转,不久后我会与你相见于甘泉宫。”
- 赏析:这里展示了神君与人类之间的交流,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 于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
- 解释:由于神君的预言实现,汉武帝的病情得到缓解,随后前往甘泉宫进行休息和治疗。为了庆祝康复,他下令全国大赦,并特意建立了寿宫,供奉神君。
- 赏析:这一段描绘了汉武帝借助神权恢复健康的过程,同时反映了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 神君最贵者,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音,与人言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
- 解释:最尊贵的神君的辅佐者包括大禁和司命,他们不能直接见到,只能通过声音听到他们的谈话,与人间的对话无异。神君有时在白天出现,有时在夜晚,且每次出现都很庄重,居住在帷帐之中。
- 赏析:这部分描写了神君的神秘存在和与人间的交流方式,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存在的敬畏和幻想。
- 天子祓,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
- 解释:汉武帝在进行斋戒之后进入甘泉宫,由巫师负责主持仪式。巫师控制着食物和饮料的供给,所有要求都向神灵表达。此外,还设置了寿宫和北宫作为神君的居所,悬挂羽毛旗帜,摆放祭品。
- 赏析:这一段描述了汉武帝如何通过巫师和宗教仪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重视和对权力的崇拜。
- 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
- 解释:神君的言论被记录下来,称为“画法”。这些言论虽然都是普通人所知的普通知识,但对于天子来说却是特别珍贵的,因为他对这些信息感到高兴。
- 赏析:这段反映了汉武帝对于神权话语的接受态度,以及他在宗教仪式中的角色和地位。
- 其事祕,世莫知也。
- 解释:这些事件和秘密,在当时没有人知道。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于宗教神秘主义的普遍态度,即人们往往对这类事情保持沉默或无知的态度。
《史记·十二本纪·孝武本纪》不仅记录了汉武帝的政治活动和军事征服,还详细描述了他对于宗教和巫术的依赖。这些描述反映了武帝时期社会的宗教信仰氛围和个人对于权力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