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馀,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土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决四渎。间者河溢皋陆,隄繇不息。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鸿渐于般’,意庶几与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所给,连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这首诗是描述汉武帝时期,一位将军因其才能和贡献被封为乐通侯的故事。以下是逐句的译文及注释:
诗句与译文:
- 是时上方忧河决 - 当时皇帝正忧虑黄河的决堤问题。
- 而黄金不就 - 尽管有黄金,但没有得到重用。
- 乃拜大为五利将军 - 于是任命他为“五利将军”。
- 居月馀,得四金印 - 过了一个多月,获得了四个金印。
- 佩天士将军、地土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 - 这四种金印分别代表不同的头衔和地位。
- 制诏御史 - 皇帝发布诏书给御史。
- 昔禹疏九江,决四渎 - 大禹疏浚了九江,治理了四大河流。
- 间者河溢皋陆,隄繇不息 - 最近黄河泛滥,堤坝不断被冲毁。
- 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 - 我统治天下已经有二十八年,上天似乎给了我一些特别的人材来帮助国家。
- 乾称‘蜚龙’,‘鸿渐于般’,意庶几与焉 - 《周易》中说“飞龙在天”,意思是希望这样的人物出现;“鸿渐于般”则意味着希望这样的人能有所成就。
- 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 - 皇帝封他为乐通侯,并赏赐了二千户土地。
- 赐列侯甲第,僮千人 - 赏赐了他的府邸和上千名奴婢。
- 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 - 皇帝还为他提供了马车、马匹、帷幕等物品。
- 又以卫长公主妻之 - 还将卫长公主嫁给了他。
- 赍金万斤 - 送给他一万斤黄金作为嫁妆。
- 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 - 将他的封地改名为当利县。
- 天子亲如五利之第 - 天子亲自到他的府邸访问。
- 使者存问所给,连属于道 - 使者们不断地访问他,并且一路相随。
- 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 - 从大主将相以下,都到他家设宴招待,赠送礼品给他。
- 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 - 然后皇帝又雕刻了一个玉印,上面写着“天道将军”。
- 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 - 皇帝派出使者穿着羽毛衣服,晚上站在白茅上接受印信,表示对这位将军的尊重和臣服。
- 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 - 而佩戴“天道”的人,是向皇帝祈祷,希望得到天神的帮助。
- 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 - 于是这位将军常常在他自己的家中举行夜间的祭祀,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保护。
- 神未至而百鬼集矣 - 神灵还没有到来,却有很多鬼怪聚集在这里。
- 然颇能使之 - 但是这位将军还是能够指挥这些鬼怪。
-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 之后他准备出行,向东进入大海,去寻找他的老师。
- 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 几个月后,他得到了六个印章,名声大振,而且海边的燕齐地区的人都宣称自己有神奇的医术或法术。
注释:
-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一个将军因战功显赫被封侯赏爵的故事。
- “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表示皇帝认为这个将军与众不同,能够为国家带来帮助。
- “乾称‘蜚龙’,‘鸿渐于般’,意庶几与焉”引用《周易》中的成语,表明这位将军有望成为像古代圣人一样的人物。
- “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说明皇帝对他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奖励。
- “赐列侯甲第,僮千人”显示了皇帝对他个人的极大恩宠。
- “天子亲如五利之第”表明皇帝对这位将军非常尊重和信任。
- “使者存问所给,连属于道”描绘出一幅繁忙的景象,显示出皇帝对这位将军的重视。
- “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展示了一种盛大的场面,反映了朝廷上下对他的尊敬和欢迎。
- “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表明这位将军不仅是为了个人荣誉,也是为了帮助皇帝获得神灵的帮助。
- “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说明了这位将军对自己家族的信仰和尊重。
- “神未至而百鬼集矣”可能是指这位将军的家族受到了神灵的庇护,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吉祥的征兆。
- “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这句话描述了这位将军的影响力远播到了海边的燕齐地区,那里的人们都自称掌握了神奇的医术或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