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注释解释:

  1.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他所著的《史记》中有很多篇都是以“太史公曰”开头的。
  2. 儒者:儒家学者。
  3. 断其义:解释、阐述儒家的道理。
  4. 驰说者:游说之士,即善于言辞的人。
  5. 尽其辞:尽情陈述。
  6. 综其终始:总结、概括事情的始末。
  7. 历人:历法学家,负责制定历法,此处可能是指根据天文历法来推算年月。
  8. 数家:古代的天文家和占星家。
  9. 神运:神秘的运气或命运。
  10. 谱谍:记录历史事件的典籍,类似于后世的史书。
  11. 世谥:指对已去世的人给予的尊号或谥号,如孔子被谥为“文宣王”。
  12. 春秋、国语:分别指的是《春秋》和《国语》。《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而《国语》则是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别史。
  13. 学者:学者们。
  14. 讥:指责,批评。
  15. 盛衰:兴盛与衰败。
  16. 大指:大意,主要意思。
  17. 成学:成为专门学问。
  18. 治古文:研究古文文献。
    赏析:
    这首诗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所写的序言,旨在说明他编写这部史书的目的和原则。司马迁强调儒家学者应该深入探讨道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言辞上的表述;历法学家应该关注年月的推算,而占星家则应专注于神秘的运气。他还提到,《春秋》和《国语》等古籍是学者们批评盛衰大事的重要依据,而《史记》则是他们成学治古文的关键。整首诗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编纂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学术价值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