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籓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阅读《秦记》,看到犬戎打败了幽王,周朝向东迁移到洛邑,秦国的襄公才被封为诸侯,建立西畤用以侍奉上天,这是僭越的开端了。
【注释】
- 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是其代表作。
- 秦记:指《史记》中有关秦国部分的内容。
- 犬戎:古代西北民族名,曾攻灭周国。
- 幽王:西周末代君王。
- 东徙洛邑:指周王朝东迁,定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
- 秦襄公:即秦穆公,秦庄襄王子,秦孝公之子。
- 西畤:古时祭祀天帝的地方。
- 僭端:超越本分的开始或行为。
- 比:与……相比。
- 论:评论。
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籓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兵不若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译文】
礼说:“天子祭天地,诸侯祭自己境内名山大川。”现在秦国杂合戎翟的习俗,先是野蛮残暴,后是仁义道德,地位在诸侯之下却祭祀于郊外,使君子感到恐惧。等到文公越过陇地,赶走夷狄,尊称陈宝,在岐、雍之间经营起来,而穆公修明政治,东边到了黄河,那么与齐桓公、晋文公一样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了。此后,陪臣执政,大夫世袭食禄,六卿专权晋国,征伐会盟,在诸侯中威势最重。到田常杀害简公而辅佐齐国,各国诸侯安然不动讨伐他,天下争夺战功。三国的末年,晋国最终分裂成韩、赵、魏三家,田氏消灭齐国占有它,这是六国兴盛的开始。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统一敌人,运用谋略欺诈和从各方面比较长短来展开活动。假托神意出来发号施令,誓言也不可信,即便有交换人的血约或剖符这样的凭证也不能拘束他们。秦国起初是个小国地处偏远,被华夏诸侯轻视,与戎翟相比,直到献公以后常常是诸侯中的霸主。讨论秦国的德义比不上鲁国、卫国那样野蛮残暴的国家,估计其兵力不如晋国、赵国强大,然而终于统一了天下,不是因为地势险要、形势有利,而是好像得到了上天的帮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