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
史记·十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注】 1.“殷”指的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2.“周封五等”指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封建制度,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3.表中提到的“公”、“侯”、“伯”、“子”、“男”是指爵位等级。
4.“伯禽、康叔”指周公之子伯禽和康叔被封在鲁地和卫国,拥有各自的领土。
5.“太公”指姜太公(吕尚),他被封在齐国,并获得了齐国的最高权力。
6.“武王、成、康”这里指的是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满),他们是周朝的三位君主。
7.“管、蔡、康叔、曹、郑”指的是古代的五位重要诸侯国国王,他们各自拥有一定的土地。
8.“厉、幽之后”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君——晋厉公(栾书)、晋幽公(寺襄)。
9.“侯伯强国”指这些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
10.“天子微”指的是周朝衰落后,周天子的地位越来越低。
11.“非德不纯”指的是诸侯国的建立和扩张往往依赖于他们的德行。
12.“形势弱”指的是诸侯国的实力较弱,不足以抵抗中央政权的力量。
13.“汉兴”指的是汉朝的建立。
14.“序二等”意思是汉朝的爵位体系分为两个等级。
15.“高祖末年”指的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去世后的晚年时期。
16.“功臣侯者”指的是那些有功的贵族被封为侯的人。
17.“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指的是从北方边境的雁门关、太原出发向东直到东北地区的辽阳地区。
18.“燕、代国”、“齐、赵国”、“陈以西”、“九疑”等是古代中国的地名。
19.“江陵”、“云中”、“陇西”等是古代中国的不同地区名称。
20.“三河、东郡”是汉朝初期的重要郡县。
21.“颖川”、“南阳”是汉朝初期的两个重要郡县。
22.“公主列侯”指的是公主以及她们的列侯封爵。
23.“何者?”是引导读者思考原因的问句。
24.“天下初定”指的是西汉建立之初的情况。
25.“骨肉同姓少”意味着同姓的亲戚较少,因此需要扩大其他族群的力量来镇抚四方。
26.“广强庶孽”指的是扩展强大的旁系亲属或庶出子孙。
27.“以镇抚四海”是为了稳定四方边境。
28.“用承卫天子”则是说这些措施是为了保卫和尊崇中央的天子。

注释完毕,以下附上原文译文及赏析:

译文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记录了自高祖元年(前202BC)至武帝太初四年(前100AD)之间各诸侯王的废立情况及封赏变动。文中首先概述了周朝对诸侯的封赐体系,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设定及其对应的土地面积。接着指出,尽管封赏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诸侯王如曹魏和刘姓诸侯享有超过其等级的土地和人口,这显示了汉朝对异姓诸侯王的宽容与支持策略。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因功勋显著而被额外赏赐土地的例子。整体而言,这段历史反映了汉朝初期政治力量分布的特点,即通过分封制度维持地方平衡与中央集权的结合。此表不仅展示了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也体现了汉朝统治者在巩固统治秩序时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