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弑死。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弑死。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
译文:
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视行于碣石、海南等地,依次拜祭了泰山和会稽,并对始皇所立石碑进行了刻划,用以彰显他的功绩。同年秋天,诸侯背叛了秦国。三年后,秦二世被弑死。
秦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年,秦朝灭亡。当时的儒生痛恨秦朝焚烧诗书典籍,诛杀戮辱有学问的人,百姓怨恨秦朝的法律,天下纷纷叛变秦朝,都说“始皇帝登上泰山时遭到了暴风雨的打击,因此不能举行封禅大典。”这难道不是那些没有德行却能掌握权柄的人吗?
昔日夏、商、周三个朝代都在黄河洛水之间,所以中岳嵩山为最高点,而其他四岳各据其位,四渎也都位于山东。到了秦国称帝,都城咸阳,那么五岳、四渎都在东方。从五帝到秦朝,起兴衰落各不相同,难以一一记述。等到秦国统一天下后,命令祠官所供奉的天地名山大川的神灵就可以按顺序进行了。
于是从崤山以东开始,有五座名山和两条大河的祠庙祭祀,分别是太室、恒山、泰山、会稽和湘山。祭祀所用的水叫做“济”,还有称为“淮”的水。春天用干肉作为祭品进行岁祠,因为冬季冰冻,就疏通河水;秋季冰冻,就停止祭祀;冬季堵塞河水来进行祈祷。使用的牲口是用牛犊各一头,祭器和祭祀用的玉币等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