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乃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
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诏曰“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遣使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其明年,天子始巡郡国。东度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辨,自杀。行西逾陇,陇西守以行往卒,天子从官不得食,陇西守自杀。于是上北出萧关,从数万骑,猎新秦中,以勒边兵而归。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官假马母,三岁而归,及息什一,以除告缗,用充仞新秦中。
既得宝鼎,立后土、太一祠,公卿议封禅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桥,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
《史记·八书》中的《平准书第八》是一篇重要的文献,它详细记载了汉武帝时期实施的平准政策,反映了汉代初期至武帝时期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背后的经济、社会意义。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翻译和解释:
- 世家子弟与奢侈生活:所忠提到的“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奢靡,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来消耗财富。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普通百姓的利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之间的不公。
- 政府的经济改革措施:为了应对经济困难,汉武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征收市场交易税(市井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并禁止商人自由经营,限制其市场活动范围。此外,还设立了均输官,负责监督和调节商业活动,确保国家税收的收入稳定。
- 贫民生活困境:由于黄河泛滥和连年天灾,许多民众面临饥荒。为了救济这些贫民,汉武帝诏令江南地区采用火耕水耨的方法,即通过烧田除草来提高土地肥力,让饥民到江淮间寻找食物。同时,还派出使者保护这些流民,并提供粮食援助。
- 地方官员的失职:河东郡守对于皇帝的行动感到意外,未能及时准备应对。当汉武帝西行越过陇山时,陇西郡守则因为军队随行而无法履行职责,导致当地官员无人管理。这一事件反映出地方官员在面对中央命令时的失职与怠慢。
- 北出萧关与边防加强:汉武帝决定北上巡视各郡国,并在萧关集结数万骑兵,狩猎新秦中地区的野兽,以此展示军威并震慑边疆。此举不仅是对边境的维护也是对军事力量的一次展示。
- 经济恢复与发展: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重视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商业。他在河东、陇西等地设立郡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缮城墙和道路。同时,还鼓励人民畜牧边地,允许马匹繁殖三年后归还,这有助于恢复农业生产。
- 富国强兵的政策: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化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基础。《平准书》中提到的均输官制度和市井税都是为了增强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抑制私人商业活动,以确保国家对重要资源的控制。
《平准书第八》不仅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些政策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