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农颜异诛。初,异为济南亭长,以廉直稍迁至九卿。上与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天子不说。张汤又与异有却,及有人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
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于是告缗钱纵矣。
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锺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白金稍贱,民不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馀,白金终废不行。
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
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史记·八书·平准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述了西汉武帝时期产生的平准均输政策的由来及其影响。该政策对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汉书·食货志》有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详细分析:
- 文章背景:
-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较为严格的财政政策,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实行“平准”政策。
- 经济政策:
- 汉武帝推行平准政策,允许商人自由买卖,从而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然而,这项政策也导致市场上货币价值波动,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受到影响。
- 社会影响:
- 由于平准政策使得货币贬值,使得普通百姓难以购买生活必需品,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 虽然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法律执行:
- 张汤因支持平准政策被汉武帝任命为司法官,但他与颜异存在矛盾,最终因政治斗争而被处以极刑。
- 后世影响:
- 平准政策对后世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史书都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评论。
《史记·八书·平准书》不仅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斗争。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