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桓公欲许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赐。秋,复会诸侯于葵丘,益有骄色。周使宰孔会。诸侯颇有叛者。晋侯病,后,遇宰孔。宰孔曰:“齐侯骄矣,弟无行。”从之。是岁,晋献公卒,里克杀奚齐、卓子,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于是讨晋乱,至高梁,使隰朋立晋君,还。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赏析
《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记述了西周和春秋时期姜齐约800年的兴衰史。文章从太公时期开始,到桓公时期结束,通过生动的历史画面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姜齐由盛而衰的过程。
这篇文章运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再现了斑烂多姿的历史画面。作者对齐桓公的描述既突出了他的智慧与果断,又描绘了他的骄傲与固执,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例如,对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宏伟业绩,以及他好内多宠导致死后虫出于户的性格弱点,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使人印象深刻。
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独到之处。从生活中的历史现实出发,作者把握历史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显得立体且富有深度。如对齐桓公晚年性格的转变,既有对其好大喜功思想的揭示,又有对其晚年骄傲固执心理的微妙刻画。
文章还体现了司马迁深厚的史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他不仅注重事件的客观描述,更注重通过细节展现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和社会背景。比如,对于崔庆之乱与田氏代齐的过程,作者并没有简略地一笔带过,而是详细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波澜。
文章以“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结尾,表达了对于齐国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这句话简洁有力,概括了齐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与文化传统,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循环往复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不仅是一篇记录历史的文字,更是一本展示人性光辉和历史深度的佳作。它通过鲜活的人物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体会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又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