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太子不从。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仕于晋国,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后必蕃昌。”

十七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谏献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率师,专行谋也;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率师不威,将安用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里克谢病,不从太子。太子遂伐东山。

诗句“晋文公重耳”出自《史记·晋世家》,其内容如下:

  1. 流亡生涯:晋文公在早年便显示出非凡的才智和领导力。他年轻时就结交了五位贤士,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流亡十九年:从青年时期开始,晋文公经历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验到了人间疾苦,也锻炼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3. 回国执政:经过十九年的流亡,晋文公最终在六十岁时回国执政。他回国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晋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

  4. 宠爱齐女与介子推:晋文公在流亡期间,曾经爱恋齐国的美女,并因此忘记重任而离开晋国。这段经历使他失去了许多忠诚的臣子。

  5. 奖赏不念旧恩:晋文公回国后,在奖励与他共患难的功臣时,忘记了介子推,这让原本忠诚的介子推出去了,这也成了他的一个错误。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晋文公从一个流亡者到晋国国君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在治理国家和领导军队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