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二子闻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初,献公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蔿。士蔿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命重耳促自杀。重耳逾垣,宦者追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翟。使人伐屈,屈城守,不可下。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于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荀息牵曩所遗虞屈产之乘马奉之献公,献公笑曰:“马则吾马,齿亦老矣!”
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他是晋穆侯的儿子。在《史记·三十世家》中,关于他的记载显示,他因其智慧和远见而在晋国获得了极高的声望。然而,他的命运充满了波折。在他流亡期间,他与秦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成为秦穆公的女婿,为晋国和秦国之间的联盟奠定了基础。
重耳流亡期间的困境反映了他对国家责任的承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坚韧不拔。他在蒲城和屈地的逃亡彰显了他的智慧和对时局的理解。尽管面临极大的困难,他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体现了他的政治敏感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晋献公因重耳不辞而别而怒之,决定讨伐他。然而,重耳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脱逃,并最终返回晋国。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还反映了他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卓越才能。重耳的归来为他赢得民心提供了机会,他的回归被视为晋国复兴的重要步骤。
总结而言,《史记·晋世家》中的重耳形象是一位兼具智慧、勇气和远见的君主。他的经历揭示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和个人安全的重要性。重耳的故事不仅是晋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