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献公遂发贾华等伐屈,屈溃。夷吾将奔翟。冀芮曰:“不可,重耳已在矣,今往,晋必移兵伐翟,翟畏晋,祸且及。不如走梁,梁近于秦,秦彊,吾君百岁后可以求入焉。”遂奔梁。二十五年,晋伐翟,翟以重耳故,亦击晋于啮桑,晋兵解而去。
当此时,晋强,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骊姬弟生悼子。
二十六年夏,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晋献公病,行后,未至,逢周之宰孔。宰孔曰:“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君弟毋会,毋如晋何。”献公亦病,复还归。病甚,乃谓荀息曰:“吾以奚齐为后,年少,诸大臣不服,恐乱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献公曰:“何以为验?”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于是遂属奚齐于荀息。荀息为相,主国政。秋九月,献公卒。里克、邳郑欲内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乱,谓荀息曰:“三怨将起,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吾不可负先君言。”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献公未葬也。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十一月,里克弑悼子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珪之玷,犹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其荀息之谓乎!不负其言。”初,献公将伐骊戎,卜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二十三年,献公遂发贾华等伐屈,屈溃。夷吾将奔翟。冀芮曰:“不可,重耳已在矣,今往,晋必移兵伐翟,翟畏晋,祸且及。不如走梁,梁近于秦,秦彊,吾君百岁后可以求入焉。”遂奔梁。二十五年,晋伐翟,翟以重耳故,亦击晋于啮桑,晋兵解而去。
当此时,晋强,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骊姬弟生悼子。
二十六年夏,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晋献公病,行后,未至,逢周之宰孔。宰孔曰:“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君弟毋会,毋如晋何。”献公亦病,复还归。病甚,乃谓荀息曰:“吾以奚齐为后,年少,诸大臣不服,恐乱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献公曰:“何以为验?”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于是遂属奚齐于荀息。荀息为相,主国政。秋九月,献公卒。里克、邳郑欲内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乱,谓荀息曰:“三怨将起,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吾不可负先君言。”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献公未葬也。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十一月,里克弑悼子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珪之玷,犹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其荀息之谓乎!不负其言。”初,献公将伐骊戎,卜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注释:
- 献公(晋文侯),即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 贾华:晋国的一位重要将领。
- 屈:指晋国的一处地名。
- 夷吾:晋国公子重耳(后来成为晋文公)的儿子。
- 冀芮:晋国大夫,主张逃亡至翟国。
- 梁:晋国的一座城池,位于今天的山西省翼城县附近。
- 骊姬:晋献公的妻子,她生下了儿子奚齐。
- 里克和邳郑是背叛晋国的两位贵族。
- 荀息:晋国的谋士,最终因反对献公的命令被杀。
- 奚齐:晋献公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但在献公死后被里克等人杀害。
- 悼子:奚齐的弟弟,在献公去世时被立为继承人。
- 里克和邳郑试图拥立重耳为国君,但遭到荀息和其他大臣的反对。
- 荀息为了保护献公的儿子们,选择自杀来表达忠诚。
翻译:
二十三年,献公决定发动战争进攻屈地,结果屈地被攻破了。这时夷吾打算逃亡到翟国去。冀芮劝说说:“不行,现在重耳已经即位了,如果我们去了,晋国必然会出兵攻打翟国,翟国害怕晋国,那灾祸就到了。所以不如逃到梁国去。梁国靠近秦国,秦国强大,我们君主百年之后还可以请求入秦。”于是就逃到了梁国。二十五年,晋国攻打翟国,翟国因为重耳的缘故也攻打晋国于啮桑,晋军撤军离去。
当时,晋国实力很强大,西边有河西地区,与秦国接壤;北边有翟国;东边到达河内。
骊姬生了悼子。
二十六年夏季,齐桓公在葵丘大会上召集诸侯开会。晋献公生病没有参加这次会议,途中遇到周的宰相孔父嘉。孔父嘉说:“齐桓公太过于骄傲自大,不注重道德修养却过于追求远大的策略,诸侯们都不满他。您兄弟俩最好不要和他会面,如果会见的话,晋国就没有什么办法了。”献公也病了,只好返回去。病情加重了,于是对荀息说:“我因为奚齐是太子而被立为国君,但他年纪小而且大臣们都不服从他,恐怕会引起动乱,你能立他为国君吗?”荀息回答说:“能做到。”献公说:“用什么证明呢?”回答说:“让死者复活,活着的人不惭愧就可以证明了。”这样献公便把奚齐交给了荀息。荀息担任了相国,主持国家政务。秋季九月,献公去世。里克、邳郑打算拥立重耳为国君,因为有三位公子的党羽发动叛乱,就对荀息说:“三股怨恨将要兴起,秦国、晋国帮助他,你能怎么办?”荀息说:“我不能辜负先君的嘱托。”十月,里克在丧礼结束后的场合杀掉了奚齐,当时献公还没有下葬。荀息想要自杀来表明自己的忠诚,有人建议不如立奚齐的弟弟悼子来辅佐他,荀息就立悼子而埋葬了献公。十一月,里克在朝廷上杀了悼子。荀息死了。君子说:“《诗经》里说‘白玉上的斑点还能磨掉,但是像话里的污点就不可磨去’,说的就是荀息吧!他没有辜负自己的话。”当初,献公准备讨伐骊戎的时候占卜说“牙齿相犯是灾难”。等到打败骊戎并俘获了骊姬之后,献公用她来宠爱自己,最后导致国内动乱。
赏析:
本篇主要讲述了晋献公之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返回晋国即位的故事。文章开头通过描述献公出征失败、骊姬母子逃亡、重耳流亡的经历,展现了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家族关系。接着,文章详细叙述了里克、邳郑等背叛者企图拥立重耳的行为以及荀息对此的坚决反对和最终的悲剧结局。这段历史反映了晋国内部的混乱和权臣之间的争斗,同时也体现了忠诚和智慧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文章通过对比晋国的不同势力及其行动策略,揭示了晋国从弱到强再到衰落的过程。整体而言,本文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更通过人物命运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