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憋,可克也。”勾践曰:“善。”
诗: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译文:
越王勾践在被困于会稽山时,深深地感叹道:“我难道就要这样结束了吗?”他的谋臣文种回答道:“像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关押在羑里,晋国的重耳逃到狄国,齐国的小白逃到莒国,他们最后都称霸了。由此看来,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位君王呢?”
注释:
- 会稽山: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古代越王勾践被吴国所围困于此。
- 喟然叹:形容深深的叹息声。
- 终此乎:表示结束或终止的意思。
- 汤系夏台:商汤(即商朝的开国君主)曾被夏桀所囚,囚禁在夏朝的首都——夏台。
- 文王囚羑里:周文王(姬昌)因被商纣囚禁在羑里而不得释放,最终得以脱身。
- 晋重耳奔翟: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到狄国(今山西、河北一带),后成为晋国的国君。
- 齐小白奔莒:齐国的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国。
- 其卒王霸: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成功和称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越王勾践在困境中反思历史,与谋臣文种的对话。勾践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而文种则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安慰,指出历史上有诸多类似情况最终都能获得成功的先例。文种的话不仅提振了勾践的士气,也为勾践提供了应对困难的策略。
勾践的故事反映了一个领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不拔和深思熟虑。他选择听取并采纳文种的建议,通过改善内政、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实力,也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