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冬,畏楚灵王之彊,又朝楚,子产从。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灵王盟于申,诛齐庆封。
三十六年,简公卒,子定公宁立。秋,定公朝晋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而自立,为平王。欲行德诸侯。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
四年,晋昭公卒,其六卿彊,公室卑。子产谓韩宣子曰:“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六年,郑火,公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来奔。十年,太子建与晋谋袭郑。郑杀建,建子胜奔吴。
十一年,定公如晋。晋与郑谋,诛周乱臣,入敬王于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献公虿(chài)立。献公十三年卒,子声公胜立。当是时,晋六卿彊,侵夺郑,郑遂弱。
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下面是对上述诗歌的逐句注释及赏析:
序号 | 诗句 | 注释 | 赏析 |
---|---|---|---|
1 | 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 | “二十七年”指的是公元前539年;”夏”是夏季的意思。简公(前570年-前530年),周灵王之孙,姬姓,爵位为郑国的国君。在这段历史记载中,他为了加强与晋国的关系,选择了向晋国进献礼物,以示尊敬和友好,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一种明智之举。 | |
2 | 冬,畏楚灵王之彊,又朝楚,子产从 | “冬”指的是冬季;”畏”表示惧怕;”楚灵王之彊”是指强大的楚国。简公因为害怕楚国的强大,所以选择去拜访楚国,同时子产也跟着前往。这里反映出当时各国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同时也展示了子产的智慧和胆识。 | |
3 | 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灵王盟于申,诛齐庆封 | “二十八年”指的是公元前538年;”郑君病”指郑简公患病;”子产会诸侯”表示子产召集了各路诸侯;”与楚灵王盟于申”表示与楚灵王在申地签订了盟约;”诛齐国庆封”指的是齐国的庆封被郑国所诛杀。这些举措显示了子产在关键时刻的果断行动和坚定立场。 | |
4 | 三十六年,简公卒,子定公宁立 | “三十六年”指的是公元前530年;”简公卒”指的是郑简公逝世;”子定公宁立”指的是郑定公即位。这段记述了郑简公去世后,其子定公即位的情景。这也标志着郑国由一个动荡的时期转向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阶段。 | |
5 | 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而自立,为平王 | “定公元年”指的是公元前530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指的是楚灵王被公子弃疾所杀;”为平王”则表明公子弃疾建立了新的王朝,名为平王。这一段记载反映了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和冲突,同时也展示了子产的聪明才智。 |
这首诗通过对郑简公朝拜晋国、畏惧楚灵王等历史事件的记录,展现了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动态,以及子产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这些事件的叙述,不仅体现了郑国有时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也反映了子产个人深厚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