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故礼服莫同,其便一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众求尽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字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义,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再拜稽首。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
诗句: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故礼服莫同,其便一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众求尽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译文:
大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请求他同意自己的提议:“服饰是用来方便使用的;礼仪是用来方便事情的。圣人观察风俗然后顺应适宜的场合来制定礼仪,这是为了让百姓受益并且使国家富强。剪短头发、露出前额、交叉手臂、束紧左边的衣服、瓯越的人就是这样打扮的;黑牙齿、雕花纹、戴高帽子、穿窄袖衣服,大吴的人就是这样打扮的。因此各种礼服虽然不同但便利相同。风俗不同因而使用习惯改变,事情不同因而礼仪也会变更。因此圣人确实可以做到让国家富强,不必统一各种使用习惯;确实可以做到使事情方便,不必统一各种礼仪。儒家学者一个老师教导出来的学生风俗不同,中原地区的礼仪教育导致思想分离,何况在山野之中呢?所以去留的变化,即使是聪明人也难以做到统一;距离遥远的地方穿着不同的服装,圣贤也不能统一。偏僻的地区风俗各异,曲解的道理很多。不了解却不去怀疑,与自己不同的却不加以非议,这是因为大家都希望找到最好的方法。如今您所说的是世俗的观点,我所说的是用来规范世俗的。我们国家东临黄河、薄洛水,与齐国、中山接壤,东方有燕国、东胡边境,西方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现在没有骑马射箭的准备。因此我们这个国家没有船只可以用来捕鱼,夹杂在河水中的人们,用什么方式来防守黄河、薄洛的水路呢?改变服饰、学习骑马射箭,来防备燕国、东胡、秦国、韩国的边境。再说以前赵简子不堵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赵襄子联合戎狄攻打代替国来报复他们;从前中山国依靠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犯我国土地,绑架我国民众,引水包围鄗城,如果没有国家的神灵保佑,鄗城几乎就要失守了。先前我们的君王对此感到耻辱但没有报仇的机会。现在骑射准备已经具备条件,它近可以用来对付上党地区的情况,而且远可以用来回报中山的仇恨。然而您的主张却是顺应中原的习俗来反对简子、襄子的心意,憎恶改变服饰的名誉来忘记鄗城的耻辱,这不是我所期望看到的。”
注释: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大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
因自请之:于是向公子成提出自己的想法。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记·内则》中提到“服”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服饰制度,用以规定男女的穿着和礼仪规范等。
礼者,所以便事也:礼仪是用来方便行事的。
圣人观乡而顺宜:圣人观察各地风俗然后顺应适宜的场合来制定礼仪。
因事而制礼:根据事情需要来制定相应的礼仪。
圣人果可以利其国:圣人果真可以使得国家富裕强大。
不一其用:不必统一各种使用方式或习惯。
果可以便其事:的确可以让事情变得方便。
不同其礼:不必统一各种礼仪。
儒者一师而俗异:孔子的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和观念。
中国同礼而教离:中原地区礼仪教育导致思想和行为差异较大。
况于山谷之便乎:更何况在偏远山区呢?
故去就之变:指人们的选择和变化。
智者不能一:即使是聪明的人也无法做出统一的规定。
远近之服:指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不同的穿着。
贤圣不能同:圣贤也不能统一。
穷乡多异:偏远的地方风俗各异。
曲学多辩:那些只懂一点学问的人喜欢争辩。
不知而不疑:不了解却不去怀疑。
异于己而不非:与自己不同却不加以指责。
公焉而众求尽善:大家共同寻求最佳方案。
今叔之所言者俗也:现在我所说的是世俗的观点。
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我所说的是用来规定世俗的。
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我国家东面有黄河、薄洛水的水域。
与齐、中山同之:与齐国、中山接壤。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以前中山国依靠齐国的强大兵力。
侵暴吾地:侵犯并掠夺我国的土地。
系累吾民:绑缚并俘虏我国的人民。
引水围鄗:引水围困鄗城(鄗是古地名)。
微社稷之神灵:如果没有国家的神灵保佑的话。
微社稷之神灵:如果国家遭受不幸的话。
今骑射之备:现在的装备包括骑马和射箭。
近可以便上党之形:就近可以用来方便上党的事务。
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远方可以用来回报中山国的仇恨。
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然而您顺应中原地区的习俗来违背简王、襄王的意愿。
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厌恶改变着装的名义而忘记了鄗城被围困的事情上的耻辱。
非寡人之所望也:这不是我所期望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