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日肥义谓信期曰:“公子与田不礼甚可忧也。其于义也声善而实恶,此为人也不子不臣。吾闻之也,奸臣在朝,国之残也;谗臣在中,主之蠹也。此人贪而欲大,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祸且逮国。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贼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先以身当之,无故而王乃入。”信期曰:“善哉,吾得闻此也!”
四年,朝群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劚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与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主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史记·赵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一个篇章,记述了赵国从立国到灭亡的历史。本文将从诗歌原文、译文和赏析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诗歌原文:
异日肥义谓信期曰:“公子与田不礼甚可忧也。其于义也声善而实恶,此为人也不子不臣。吾闻之也,奸臣在朝,国之残也;谗臣在中,主之蠹也。此人贪而欲大,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祸且逮国。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贼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先以身当之,无故而王乃入。” 信期曰:“善哉,吾得闻此也!”
译文:
某日,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田不礼的行为令人担忧。他表面上对正义表示赞同,实则内心并不忠诚,这样的人不会成为儿子也不会成为臣子。我已经听说过这样的话:奸臣掌权朝廷,国家就会灭亡。谗言大臣在内部作乱,君主就会被他们所害。这个人贪婪而且野心勃勃,内外都得到君主的信任,却在外肆意妄为。他假借命令行事傲慢无礼,擅自行使一日之君的权力,不以为耻,恐怕会殃及国家。我现在很担心,夜不能寐,吃饭时也不能专心。有盗贼出入,我们不可以不加防备。从现在开始,如果有召见天子的人,我一定要见他的面,我将亲自承担起责任,无缘无故的天子到来就进入宫门。”信期说:“很好,我很荣幸听到这些。”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肥义对赵国未来可能遭遇的危机感到忧虑。他担心田不礼这样的人物可能会滥用权力,对赵氏家族造成威胁。肥义通过与信期的交谈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并建议加强防范措施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同时,诗中的“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等描绘展现了肥义对当前形势的极度不安和担忧。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担忧,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肥义和信期的交谈,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