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秦不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原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是岁,釐王卒,子桓惠王立。

桓惠王元年,伐燕。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十年,秦击我于太行,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馀万于长平。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二十二年,秦昭王卒。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以下是对《史记·韩世家》的逐句释义及其译文:

原文

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秦不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原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是岁,釐王卒,子桓惠王立。桓惠王元年,伐燕。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十年,秦击我于太行,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馀万于长平。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二十二年,秦昭王卒。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翻译与注释

  1. 翻译:在公元前23年,赵国和魏国攻打韩国的华阳。韩国向秦国寻求援助,但秦国没有出兵相助。韩国宰相陈筮请求生病的穰侯(即后来的秦王政)出发去救援韩国。穰侯认为韩国情况紧急,因此派陈筮前往。陈筮告诉穰侯情况还没有那么紧急。穰侯生气地说:“你可以作为我的特使去吗?因为韩国紧急,所以你们会改变立场,依附我们而不是其他国家。因为情况尚未紧急,所以他们才回来。”陈筮回答说:“韩国的确非常紧急,但一旦他们变得不稳定,他们就会转而依附他国。由于情况尚未真正紧急,所以韩国才再次派人前来。”穰侯问:“你不必去见大王,我现在就发兵救援韩国。”八天后大军到达华阳,击败了赵军和魏军。那一年,韩厘王去世,他的孙子韩桓惠王即位。
  2. 注释
  • :韩国,战国七雄之一,地处中原。
  • 武子:韩武子,韩国的始祖,被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东北)。
  • :韩厥,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因帮助赵氏家族脱险被尊称为“韩献子”。
  • 宣子:韩宣子,韩起,晋景公时期的执政大臣。
  • 六卿:指的是晋国的六个主要官员。
  • 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战国时期晋国的四大家族。

赏析

《史记·韩世家》记录了战国时期韩国的政治、军事动态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冲突。通过这段历史故事,可以了解到韩国在当时国际局势中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以及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和决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