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八年,魏败我将韩举。十一年,君号为王。与赵会区鼠。十四,秦伐败我鄢。
十六年,秦败我修鱼,虏得韩将宧、申差于浊泽。韩氏急,公仲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不谷国虽小,已悉发之矣。原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楚殉韩。”韩王闻之大说,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强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欺强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必悔之。”韩王不听,遂绝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韩。十九年,大破我岸门。太子仓质于秦以和。
诗句翻译
张仪相秦。八年,魏国打败了韩国的军队。十一年,你的国家被称为王。与赵国在区鼠会盟。十四年,秦国进攻并打败我的鄢城。十六年,秦国进攻并大败我修鱼,俘虏了韩国将领宧和申差于浊泽。韩氏非常着急,公仲对韩王说:“与国不可依赖。如今秦国想要讨伐楚国已经很久了,大王不如借助张仪与秦国和好,贿赂他们一名都城,给他们装备好军备,和他们一起向南讨伐楚国,这是用一换二的计策。”韩王说:“好。”于是准备出发西行到秦国去购买。楚王听说这个消息,十分恐慌,召见陈轸告诉他这件事。陈轸说:“秦国想要讨伐楚国已经很久了,现在又得到了韩国的一个都城和一个配备好军备的国家,秦国和韩国合兵一起讨伐楚国,这是秦国所祈祷而希望得到的。现在已经得到了这样的成果,楚国一定会被讨伐的。大王听从我的劝告,向四境之内发出警报,调动军队表示要救援韩国,让战车填满道路,多派使者,让他们多带车、多带币财,使诸侯相信您救援韩国。即使韩国不听从我们的劝告,韩国也会感激大王,肯定不会像雁群那样前来援助,这会导致秦国和韩国不和,虽然秦国出兵,楚国也不会有大的祸患。如果能听从我们的话断绝与秦国的和谈,秦国一定会因为失去这样的机会而大怒,从而加深对韩国的怨恨。韩国向南交结楚国,一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那么他们的回应秦国一定不够恭敬:这就是通过秦国和韩国之间的战争来免除楚国的祸患。”楚王说:“好。”于是向四境之内发出警报,动员军队表示要救援韩国。命令战车装满道路,多派使者,让他们的车辆多,币财重。并对韩王说:“我的国家虽然小,但已经全部出动了。希望大国能随心所欲地对待秦国,我不将以楚国来殉韩国。”韩王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就停止了公仲的行动。公仲说:“不行。以实攻打我们的人是秦国,以虚名来救援我们的人是楚国。大王倚仗楚国的虚名,而轻视地断绝与强大的秦国的敌手关系,大王肯定会被天下人嘲笑。况且楚国和韩国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事先约定一起谋划攻打秦国的。已经有了攻击的形迹,因此调动军队表示要救援韩国,这一定是陈轸的策略。而且大王已经派人报告给秦国了,现在如果不这么做,就是欺骗秦国。轻视欺骗强大的秦国而信任楚国的谋士,恐怕大王最终会后悔。”韩王不听,终于断绝了与秦国的关系。秦国因此勃然大怒,增发甲兵讨伐韩国,两国大战起来,楚国援救韩国没有到达。十九年,大破我国岸门。太子仓被秦国扣押作人质以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