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
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
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九年,魏败我浍。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黄池。魏取朱。六年,伐东周,取陵观、邢丘。
八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十年,韩姬弑其君悼公。十一年,昭侯如秦。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
二十五年,旱,作高门。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时。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二十六年,高门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门。子宣惠王立。
”`
韩世家
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
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九年,魏败我浍。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黄池。魏取朱。六年,伐东周,取陵观、邢丘。八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十年,韩姬弑其君悼公。十一年,昭侯如秦。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
二十五年,旱,作高门。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时。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二十六年,高门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门。子宣惠王立。
译文:
- 哀侯元年(公元前38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土。
- 第二年(公元前385年),韩灭掉郑国,并将都城迁至郑国(今河南新郑)。
- 六年(公元前384年),韩国国君哀侯被韩严杀害,他的儿子懿侯继位。
- 懿侯二年(公元前383年),魏国在马陵打败了韩国。
- 五年(公元前382年),魏惠王在宅阳会见了韩懿侯。
- 九年(公元前380年),魏国又攻破了韩国的浍水一带。
- 十二年(公元前379年),韩懿侯去世,他的儿子韩昭侯继位。
- 昭侯元年(公元前378年),秦国在西山西打败了韩国。
- 二年(公元前377年),宋国占领了韩国的黄池。
- 四年(公元前376年),魏国夺取了朱地。
- 六年(公元前375年),韩国攻打东周,并夺取了陵观和邢丘。
- 八年(公元前373年),申不害成为韩相,推行法治,使得国内政治清明,诸侯国不再侵犯韩国。
- 十年(公元前372年),韩国的国君韩姬弑杀了自己的君主悼公。
- 十一年(公元前371年),昭侯去秦国访问。
- 二十二年(公元前369年),申不害死去。
- 二十四年(公元前368年),秦国趁机攻占了韩国的宜阳城。
- 二十五年(公元前367年),由于天干早灾,韩国在高门外建造了一座高台,屈宜臼劝谏说:“国君不应该建造这样高的门楼,因为时运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行事有利有弊。昭侯之前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及时行动,而不是盲目奢华,现在却相反。”
- 二十六年(公元前366年),高门建成后,韩昭侯去世,他的后代宣惠王继位。
注释:
- 哀侯元年:指的是韩国的国君哀侯即位的年份。
- 与赵、魏分晋国:指的是哀侯时期,韩国、赵国和魏国共同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 灭郑:指的是韩灭掉了郑国。
- 徙都郑:指的是韩国将首都由现在的韩国首都首尔迁到了郑国。
- 韩严弑其君哀侯:指的是韩国的国君哀侯被韩严杀害。
- 魏败我马陵:指的是魏国在马陵打败了韩国的军队。
- 魏惠王宅阳:指的是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在宅阳接见了韩懿侯。
- 宋取我黄池:指的是宋朝攻占了韩国的黄池地区。
- 魏取朱:指的是魏国夺取了朱地。
- 伐东周:指的是韩国攻打东周国,夺取了陵观和邢丘。
- 时绌举赢:出自申不害的话,意思是时机不对时,应该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奢侈行为。
- 高门成:指的是高门建成。
- 子宣惠王立:指的是韩国后来的国王是宣惠王。
赏析:
《史记·三十世家·韩世家》是一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历史的文献,其中涉及到了韩国从哀侯到宣惠王的历代君主及其重要事件。这篇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韩国历史的重要线索和背景。
从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可以看出,韩国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处于一个较为弱势的地位,不得不与其他强国联合对抗。这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懿侯时期,韩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动荡。先是在二年灭掉郑国并迁都郑国,接着在六年被魏军击败马陵,再到五年与魏惠王会面,以及在九年再次攻破魏国的浍水一带,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韩国的军事实力,也反映出其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
昭侯元年到昭侯二十六年期间,韩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和对外关系的复杂变化。秦国的介入和对韩国的侵略,以及韩姬的政变和宣惠王的登基,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史记》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韩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变迁。
《韩世家》中还提到了申不害的改革和高门的建设等重要历史节点,这些都是韩国发展史上的关键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载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韩国的历史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史记·三十世家·韩世家》不仅是一部关于韩国历史的文献,更是一部展现战国时代各国之间复杂外交关系和内部矛盾的历史著作。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