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十四年,吴季札使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韩、魏、赵矣。”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县。晋定公十五年,宣子与赵简子侵伐范、中行氏。宣子卒,子贞子代立。贞子徙居平阳。
贞子卒,子简子代。简子卒,子庄子代。庄子卒,子康子代。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于诸侯。
康子卒,子武子代。武子二年,伐郑,杀其君幽公。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
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二年,郑败我负黍。
六年,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
九年,郑围我阳翟。景侯卒,子列侯取立。
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九年,秦伐我宜阳,取六邑。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是岁魏文侯卒。
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伐宋,到彭城,执宋君。七年,伐齐,至桑丘。郑反晋。九年,伐齐,至灵丘。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韩世家译文及赏析
从春秋到战国,韩国历史变迁与兴衰历程
- 晋国政治变迁
- 晋平公十四年韩氏家族崛起
- 吴季札对晋国未来看法
- 晋顷公时期国政动荡
- 韩宣子分封与势力扩张
- 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县
- 韩宣子侵伐范、中行氏
- 宣子去世后家族权力更迭
- 定公时期国家逐渐稳定
- 宣子与赵简子联合作战
- 宣子逝世后子孙继承权力
- 文侯至景侯时期的国家发展
- 文侯与魏桓子共同对抗知伯
- 文侯扩大地盘至诸侯国
- 列侯三年聂政刺杀侠累
- 武子与哀侯时代挑战与成就
- 武子时期多次对外战争
- 哀侯时期国家逐渐强大
- 列侯与文侯统治特点
- 列侯三年聂政暗杀侠累事件
- 文侯七年讨伐齐国
- 韩国历史转折点
- 文侯去世后列侯即位
- 列侯与文侯不同治理策略
- 列侯晚年与列候取继位
- 列侯去世后列候取继位
- 列侯在位期间国家继续发展
- 列侯与文侯政策对比
- 列侯时期对外扩张政策
- 文侯时期内政稳定发展
- 韩国衰落原因探讨
- 分析经济条件与人口因素对国力影响
- 考察政治决策与外部冲突关系
- 韩国历史教训与启示
- 总结韩国历史上成功与失败经验
- 提炼出对现代国家治理参考价值
- 结语:韩国历史启示
- 强调国家实力与国际环境紧密联系
- 讨论历史人物决策对国家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