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无忌归魏,率五国兵攻秦,败之河外,走蒙骜。魏太子增质于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为增谓秦王曰:“公孙喜固谓魏相曰‘请以魏疾击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击秦,秦必伤’。今王囚增,是喜之计中也。故不若贵增而合魏,以疑之于齐、韩。”秦乃止增。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为景愍王。信陵君无忌卒。
景愍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为秦东郡。二年,秦拔我朝歌。卫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阳、衍。十五年,景愍王卒,子王假立。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
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太史公曰: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 诗句
> 三十年,无忌归魏,率五国兵攻秦,败之河外,走蒙骜。
> 魏太子增质于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为增谓秦王曰:“公孙喜固谓魏相曰‘请以魏疾击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击秦,秦必伤’。今王囚增,是喜之计中也。故不若贵增而合魏,以疑之于齐、韩。”秦乃止增。
>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为景愍王。信陵君无忌卒。
> 景愍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为秦东郡。二年,秦拔我朝歌。卫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阳、衍。十五年,景愍王卒,子王假立。
>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
> 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译文
在魏国的历史上,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公元前30年,信陵君无忌带领五国军队攻打秦国,打败了敌军。魏太子增作为人质留在秦国,秦对魏太子增十分愤怒,想要囚禁他。有人告诉魏太子增说:“当初公孙喜曾经对魏国丞相说‘请用我们魏国的力量攻击秦国,秦王一怒之下,一定会囚禁魏太子增。魏王一怒之下,再次攻击秦国,秦国必然会受到伤害’。现在您被囚禁,这是公孙喜的计谋得以实现。所以不如尊贵魏太子增并与魏国联盟,以此迷惑齐国和韩国。”因此,秦最终没有囚禁魏太子增。
注释
- 毕公高与周同姓。
- 赵敬侯刚刚即位,公子朔作乱,但没有成功,逃到了魏国,与魏军一起袭击邯郸,魏军失败后撤离。
- 魏武侯元年(前386),赵敬侯刚刚即位时,公子朔作乱失败逃亡到魏国,随魏军一同攻打邯郸但失败了,随后撤军。
- 景愍王元年,秦攻占魏国二十座城池,将其设立为秦国的东郡。
赏析
《史记·三十世家·魏世家》记载了从魏国的兴起到衰落的历史。文章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详细描述,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变化。通过分析魏文侯、魏惠王、魏哀王三代的历史事件,揭示了魏国兴衰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魏文侯时期的政治改革和对外扩张,对魏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还提到了信陵君无忌的事迹以及他与秦王之间的冲突。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