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
襄王四年,与秦武王会临晋。其秋,秦使甘茂攻我宜阳。五年,秦拔我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卒。六年,秦复与我武遂。九年,秦复取我武遂。十年,太子婴朝秦而归。十一年,秦伐我,取穰。与秦伐楚,败楚将唐眛。
十二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时虮虱质于楚。苏代谓韩咎曰:“虮虱亡在楚,楚王欲内之甚。今楚兵十馀万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筑万室之都雍氏之旁,韩必起兵以救之,公必将矣。公因以韩楚之兵奉虮虱而内之,其听公必矣,必以楚韩封公也。”韩咎从其计。
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秦未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为果乎?”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楚威王攻梁也,张仪谓秦王曰:‘与楚攻魏,魏折而入于楚,韩固其与国也,是秦孤也。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轻与楚战。楚阴得秦之不用也,必易与公相支也。公战而胜楚,遂与公乘楚,施三川而归。公战不胜楚,楚塞三川守之,公不能救也。窃为公患之。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于,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公仲恐,曰:“然则柰何?”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齐楚必委国于公。公之所恶者张仪也,其实犹不无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围。
”`
韩世家·二十一年
与秦共同进攻楚国,击败屈丐,斩杀八万敌军于丹阳。宣惠王去世,太子仓即位,是为襄王。
襄王四年,与秦武王会战于临晋。秋季,秦派甘茂攻打宜阳。五年,秦拔取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去世。六年,秦再次归还武遂。九年,秦再次夺回武遂。十年,太子婴朝见秦国并归国。十一年,秦讨伐韩国,夺取穰地。与秦伐楚,打败唐眛将军。
十二年,太子婴死亡,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时虮虱质子于楚。苏代对韩咎说:“虮虱流亡在楚,楚王很想迎他回国。如今楚兵十余万驻扎在方城之外,您何不令楚王修筑万户之都雍邑之旁,韩必定起兵救援,您一定能成功。然后借助韩楚之兵奉虮虱而内入楚国,他的听从您的命令一定可以确定,必定用楚韩来封赏您。”韩咎采纳了他的计策。
楚围雍氏,韩国向秦国求救。秦未发兵,使公孙昧进入韩国。公仲问:“你以为秦国会救韩国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说‘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君’,恐怕是不符的。”公仲说:“你当真认为是这样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一定是沿用张仪的故智。”楚威王攻打梁地,张仪对秦昭王说:“与楚攻魏,魏屈服而入于楚,韩国本来就是它的盟国,所以秦国孤立无援。不如出兵前往,魏楚大战,秦收取西河以外的领地归还。”如今它表面上说与韩国结盟,实际上却暗中帮助楚国。您等待秦国而到,必轻视与楚作战。楚阴得知秦国的不使用,必然容易和您相互支持。您若交战而胜楚,就一起乘楚国之力,施三川而归。若交战不胜楚,楚国则封锁三川防守,您无法解救。我私下为您担忧。司马庚三次回到郢都,甘茂与昭鱼在商于相遇,他们谈论收去国玺,其实有约。}
《韩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卷四十五。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地处中原。从三家分晋以来,韩国伐齐、败宋、灭郑,在战国前期国力较为兴盛。
《史记·韩世家》记载,二十一年,与秦共同进攻楚国,击败屈丐,斩杀八万敌军于丹阳。宣惠王去世,太子仓即位,是为襄王。
二十一年,韩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
(以下部分为译文)
二十一年,韩国与秦国联合进攻楚国,打败了楚国将领屈丐,在丹阳斩杀敌兵八万。同年,宣惠王去世,太子仓即位,是为襄王。
襄王四年,与秦国武王会在临晋。其秋,秦派甘茂攻占我宜阳。五年,秦拔取我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去世。六年,秦又归还给我武遂。九年,秦又夺取我武遂。十年,太子婴朝见秦国并归国。十一年,秦讨伐我,夺取穰地。与秦伐楚,打败楚将唐眛。
十二年,太子婴死亡。公子咎和公子虮虱争夺太子之位。这时虮虱质子于楚。苏代对韩咎说:“虮虱流亡在楚,楚王很想迎他回国。如今楚兵十余万驻扎在方城之外,您何不令楚王修筑万户之都雍邑之旁,韩必定起兵救援,您一定能成功。然后借助韩楚之兵奉虮虱而内入楚国,他的听从您的命令一定可以确定,必定用楚韩来封赏您。”韩咎采纳了他的计策。
韩国向秦国求救。秦未发兵,使公孙昧进入韩国。公仲问:“你以为秦国会救韩国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说‘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君’,恐怕是不符的。”公仲说:“你当真认为是这样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一定是沿用张仪的故智。”楚威王攻打梁,张仪对秦昭王说:“与楚攻魏,魏屈服而入于楚,韩国本来就是它的盟国,所以秦国孤立无援。不如出兵前往,魏楚大战,秦收取西河以外的领地归还。”如今它表面上说与韩国结盟,实际却暗中帮助楚国。您等待秦国而到,必轻视与楚作战。楚阴得知秦国的不使用,必然容易和您相互支持。您若交战而胜楚,就一起乘楚国之力,施三川而归。若交战不胜楚,楚国则封锁三川防守,您无法解救。我私下为您担忧。司马庚三次回到郢都,甘茂与昭鱼在商于相遇,他们谈论收去国玺,其实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