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
王安五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使秦,秦留非,因杀之。
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
太史公曰: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馀世,宜乎哉!
韩氏之先,实宗周武。事微国小,春秋无语。后裔事晋,韩原是处。赵孤克立,智伯可取。既徙平阳,又侵负黍。景赵俱侯,惠又僭主。秦败修鱼,魏会区鼠。韩非虽使,不禁狼虎。
《史记·韩世家》之历史沉思,对韩厥事迹的赏析
读《史记·韩世家》,我们不仅见证了韩国历史的波澜起伏,更深刻体会到了韩非与韩厥两位重要人物的命运纠葛。韩非虽使秦,却未能改变秦国统一的步伐,他的最终结局是令人唏嘘。而韩厥则因忠义和智谋在晋国赢得了崇高地位,他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司马迁以简练的文字记载了韩国的衰微以及韩厥的坚守和牺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命运的无奈。韩厥之所以能成为“天下之阴德”,并非偶然。他的智慧、胆识和对国家民族的大义担当,正是他能够获得后人赞誉的原因。而韩厥对赵氏孤儿的保护,更是彰显了他深藏不露的正义之心。
韩厥的事迹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更需具备大局观和责任心。面对强敌,不能一味地屈服或抵抗,而是应该寻求合适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同时,我们也应从韩厥身上学习到,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希望和努力,保持一颗正直和善良的心,这或许才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
通过《史记·韩世家》,我更加理解到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韩厥的事迹,不仅是一段古老的历史,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今天应当追求的价值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