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诗句

  • 子路出,子贡入见。:子路离开(外出),子贡进入见到孔子。
  •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在荒野上游荡”。
  •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孔子自问其教导之道是否正确,为什么在这里(这里指他的教学地)停留。
  •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孔子认为他的教导非常宏大,因此没有人能够接纳他。
  • 盖少贬焉?:可能略微有所减少。
  •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这是对颜回的评价,颜回被比喻为农夫和工匠,但未能达到“修道”、“纲纪”、“统理”的境界,即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行事。
  •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现在你既然不遵循你的学说去适应环境,却想迎合他人的喜好以求得容纳。
  • 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这是你自己的缺点。如果已经修养得很好了但不被使用,那就是拥有国家的人的缺点。
  •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接受包容,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只有先被接受,才能显示你的品德。
  • 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孔子笑了,并称赞颜回。
  •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如果你有很多财富,我就可以成为你的管家。

译文

  1. 子路离开,子贡进来拜见孔子。孔子说:“赐啊,《诗经》里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在荒野上游荡’。我的教导是不是不正确呢?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2. 子贡回答:“老师的教导太伟大了,所以没有人能够容纳。虽然如此,老师还是将其推行下去,如果没有人容纳它,又如何能够体现老师的高尚呢?如果老师的道路没有得到推广,那也是国家的耻辱。没有被容纳有何不妥,只有在被容纳之后才能显示出您的品德!”
  3. 孔子高兴地笑着说:“确实有这样一位好儿子啊,如果他有很多财富,我愿意做他的管家。”
  4. 然后,孔子让子贡去了楚国。楚昭王起兵迎接孔子,孔子这才得以安全返回。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孔子对自身教义的坚持与反思,同时也展示了孔子对弟子们品行的高要求。诗中通过子贡、颜回的对话,表达了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和期望。孔子强调了自己的教导之大,以及为何要在此寻求被接纳,并指出即使不被采纳也要坚守自己的道路。颜回的回应则体现了他对老师的尊敬和自我反省,表明即便在不被认可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自己的原则。最后,孔子通过让子贡前往楚国的经历来说明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最终得以安全归来。这首诗不仅是对孔子个人品格的颂扬,也是对古代教育理念和师生关系的深刻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