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然后得已。

孔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是时,卫君辄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史记·三十世家·孔子世家》译文与赏析

译文:

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然后得已。

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是时,卫君辄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赏析:

孔子在卫国的境遇
孔子在卫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尽管他在道德和学问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却因为无法得到公正的地位而感到失望。卫辄父不能即位,使得孔子的弟子们纷纷离开卫国,寻求其他国家的庇护。孔子对此深感无奈,但他并未放弃希望,而是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和道德修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国家的政治环境。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正名”和“正心”,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名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与政治清明。他反对无谓的争斗和政治斗争,认为真正的政治应当建立在道德伦理的基础上。这种教育思想和政治理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孔子与卫孔文子的交往
在卫孔文子询问如何应对政治问题时,孔子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退避三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应该避免使用小人的手段来巩固地位,而应该通过道德和智慧来实现真正的治理。这种处世哲学体现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深邃智慧,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赞誉。

《史记·三十世家·孔子世家》不仅是一本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精神风貌,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