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得我师。”“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童子〕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锄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修养品德,不去学习,听到正确的事情却不能改变行为,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注释:

  1. “三人行”指孔子在公共场所看到的不同人的行为举止。
    2.“必有我师”表达了孔子谦虚好学的态度,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榜样。
    3.“德之不修”指的是品德修养的缺失。
    4.“学之不讲”指的是学问的传授没有得到重视。
    5.“闻义不能徙”意思是说听到了正确的道理却不能去实践。
    6.“不善不能改”表示即使有了缺点和错误也不能改正。
    7.“是吾忧也”表达了孔子对这些问题的忧虑和不满。

赏析: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包括那些品行不端或者学识浅薄的人。他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的提升而不是外在的成就。同时,他也认识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了正确的道理并加以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对于个人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孔子的这种态度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鼓励人们要有自我反省的习惯,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