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彊,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茍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三十世家·孔子世家
孔子居住在陈国已经三年,这时正值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两国又相继攻打陈国,加之吴国侵犯陈国,陈国因此常常遭受战乱。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年轻人虽然狂傲不羁,但进取之心从不忘记初衷。”于是孔子离开陈国。
经过蒲地时,恰逢公叔氏叛乱,蒲人阻止孔子进入。孔子的弟子公良孺用私人马车五乘跟随孔子。他为人既长又贤,有勇力,对孔子说:“我当年随夫子在匡遭遇危险,如今又在这里遇险,命运如此。我和夫子再经历一次危难,宁愿拼死抵抗。”于是与蒲人搏斗非常激烈。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不要你前往卫国,我们可以放你出去。”于是与孔子签订盟约后,孔子从东门离开蒲地。孔子于是前往卫国。子贡问:“签订的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回答说:“这是要挟的盟约,神灵不会同意。”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到,非常高兴,在郊外亲自迎接。问道:“蒲地可以攻打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们大夫认为不可以。现在蒲地是卫国用来等待晋、楚两国的,如果我们攻打它,恐怕不妥吧?”孔子说:“那里的男人都有为国捐躯的决心,妇女也有保卫西河的心愿。我所要攻打的不过四五个人。”灵公说:“好。”但最终还是没有攻打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