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莜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翻译为现代汉语,诗句可以译为:“明年(孔子)从蔡国到了叶地。叶公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国家政治的关键是吸引远方的人归附和亲近身边的人。’”
接下来提供关于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记载孔子生平事迹的重要篇章之一。通过对孔子在不同时期的言行举止的描述,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道德风范。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古代圣贤之道,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礼乐等儒家核心价值观。他的教导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孔子的弟子们,如颜回、子路等,也是后世儒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三十世家 · 孔子世家》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孔子思想的宝贵资料。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