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然后得已。
孔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是时,卫君辄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
诗句:
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鲁卫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样。”那时候,卫国国君辄的父亲不得立,在外流亡,诸侯多次让他担任国君。而孔子的弟子大多在卫国为官,卫君想要得到孔子为他治理国家。子路说:“卫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时,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端正名称才行!”子路说:“有这样的吗?您真是迂腐啊!为什么要这么正呢?”孔子说:“粗俗无礼啊,由!名义不正,话就不能通顺;话不通顺,事情就无法完成;事情无法完成,礼乐就不会兴盛;礼乐不兴盛,刑法就不会得当;刑法不当,民众就会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君子做某件事,一定要能命名它;谈论某个观点,一定要可行。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只要没有欺骗就可以了。”
赏析:
《孔子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之一。本文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行为、思想的描述,展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和他对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批判与改革。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孔子对国家政治的看法和主张,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影响。此外,文章还体现了孔子强调名分的重要性,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论不顺利则事情难以成功。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它提醒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