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得而记焉。汉兴,吕娥姁为高祖正后,男为太子。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及高祖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而高祖后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
诗句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
译文:
自古以来,那些秉承天命的开国君主以及继承正统、遵守先王成法的君主,不仅帝王本人的品德要高尚,大约也需要有外戚相助。 夏朝的兴起也依靠了涂山氏,而夏桀被流放也和末喜有关。 殷朝的兴起也依靠了有娀氏,而商纣被杀死也是因为妲己受到宠爱。
注释:
- 受命帝王:指那些获得天命,能够建立国家,治理民众的人。
- 继体守文:指那些继续前代的基业,维护传统的礼制。
- 内德茂:指帝王个人的内在德行高尚。
- 外戚之助:指外部的亲属关系对帝王的影响和支持。
- 夏之兴也以涂山:夏朝的兴起是因为涂山氏的支持。
- 桀之放也以末喜:夏桀被流放到末喜,与末喜有关。
- 殷之兴也以有娀:殷朝的兴起是因为有娀氏的帮助。
- 纣之杀也嬖妲己:商纣被杀是因为妲己受到宠爱。
赏析:
《外戚世家》是《史记》中的一个篇章,专门记述了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情况,尤其是正后的情况,同时也涉及妃宾和后妃亲族。通过记载这些后妃及其家族,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宫廷内部的一些情况,从而对帝王生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这篇历史文献中,作者强调了外戚在帝王政权稳固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除了帝王本身的德政之外,外戚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这不仅是对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反映,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深刻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叙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