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馀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

”`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译文:孔子被安葬在鲁国城北的泗水之上。

弟子皆服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译文:弟子们都守丧三年,丧服期满后,他们互相告别离开,这时大家会痛哭流涕,每个人都尽力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有些人选择留下来继续守孝。

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译文:只有子赣选择在孔子的坟墓上搭起了简陋的房子,度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然后才离去。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
译文:跟随孔子安葬地居住并在那里成家的弟子和鲁国人有一百多户,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译文:鲁国世代相传每年都按照时节供奉祭祀孔子的墓地,同时各种儒家学者也会在这里举行礼仪、饮酒和射箭比赛等活动。

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馀年不绝。
译文:孔子的墓地占地有一顷(150亩)。因此孔子的住所大厅中也收藏了他的衣冠、琴、车和书等遗物,以至于到了汉代已经传了两百多年而未断绝。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译文:西汉的太祖刘邦经过鲁国时,曾用牛、羊、猪三牲祭祀孔子的墓地。各国诸侯卿相到访鲁国时,总是先到孔子的墓地参拜然后再处理政事。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译文: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伯鱼年满五十岁,去世后孔子先他而死。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译文:伯鱼的儿子名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岁。他曾在宋国生活困苦,子思写了一部名为《中庸》的著作来安慰自己。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译文:子思的儿子名白,字子上。子上生了求,字子家。子家生箕,字子京。子京生穿,字子高。子高生了慎,年龄五十七岁,曾担任魏国丞相。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
译文:慎之子鲋,年龄五十七岁,是陈胜和虞姬的博士。后来他死在了陈县。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孔子的家族以及他的一些弟子和学生们的故事。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文化的传播,他的思想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中通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展现了孔子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地位。同时,通过对孔子墓地的描述,反映了孔子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还提到了孔子的一些弟子和学生们的成就,如子赣、子思等人,进一步展示了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整体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还传达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