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言事,参以为贤,言之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及悼惠王卒而哀王立,勃用事,重于齐相。
王既罢兵归,而代王来立,是为孝文帝。
孝文帝元年,尽以高后时所割齐之城阳、琅邪、济南郡复与齐,而徙琅邪王王燕,益封朱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
诗句: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
注释翻译:灌婴(guàn yīn)是汉朝的一位名将,他在荥阳听说了魏勃(wèi bo)的事情。魏勃曾经教唆齐王刘肥谋反,但后来被吕氏家族所杀。灌婴得知这个消息后,派使者去责问魏勃。魏勃回答说:“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后救火乎!”灌婴听了这句话后,笑着说:“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于是取消了对魏勃的追究。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灌婴与魏勃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两人性格的差异。灌婴以冷静和智慧处理问题,而魏勃则因过于鲁莽而被揭穿。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权力斗争和人性的复杂,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