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诗句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
译文
陈平是阳武户牖乡的人。小时候家里贫穷,喜欢读书,家里有三十亩地,他独自和哥哥住在一起。哥哥经常去耕地,让陈平出去学习。陈平长得高大漂亮。有人问他:“家境贫寒,你怎么吃这么好的呢?”有人嫉妒他对家里的农事不关心,说:“你也不过就是吃了点糠核罢了。你有个这样的哥哥,还不如没有。”他的哥哥听说了这件事,就赶走了他的嫂子,并抛弃了她。
等到陈平长大了,可以娶妻了。但是富贵人家没有人愿意与他通婚,贫穷人家也看不起他。过了很久,户牖有一个富人叫张负,他的女儿出嫁五次都丈夫死了,别人都不敢娶她。陈平想娶她。县城里面有丧事,陈平因为贫穷,就去帮忙料理丧事。张负见到他之后,觉得他很出众,陈平也因此离开了丧主家。张负跟随陈平到了他家里。他们家位于城郊的偏僻小巷里,用破席子作为门,而且门口有许多老人的车辙。张负回去之后,对儿子张仲说:“我想把我女儿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贫穷不能做事,全城的人都嘲笑他的行为,你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他呢?”张负说:“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像陈平这样既有美丽的外表又有贫困的境遇吗?”最后同意了这门亲事。
注释
- 陈平:即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 阳武:地名,位于河南省原阳县。
- 户牖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一个较小的乡村。
- 伯:哥哥。
- 张负(张仲):张家的祖父或父亲。
- 张氏女:即张负的女儿。
- 负诫其孙:告诫其孙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孝敬陈平。
赏析
陈平出身于贫穷的农家子弟,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才华。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在张负的帮助下,他不仅获得了财富,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爱情与尊重。这个故事展现了陈平的坚韧与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与人性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