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原诗】
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 愈欲易太子:越加想废掉太子。
- 留侯(张良):即张子房,刘邦的军师。
- 谏:劝谏,劝阻。
- 详(xāng)许之:勉强表示同意。
- 燕:这里指代刘邦在赵国时的封国——代国。
- 置酒:摆设酒席。
- 须眉皓白:胡须和眉毛都白了。形容年纪很大。
- 衣冠甚伟:衣服帽子都很威武。
- 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烦请您尽力保护好太子。
- 终无反心:始终没有谋反之心。
- 吕后:即吕雉(zhì)。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刘邦废黜太子的事件的《史记》中的片段。刘邦的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后,刘邦曾经多次想要废黜他,改立其他儿子,但每次都因为大臣们的支持和反对而作罢。这次刘邦又打算这样做了,于是找来张良询问。张良力劝刘邦不要这样做,刘邦虽然口头答应了,但心中仍然犹豫不决。后来,刘邦在赵国设宴招待太子和四位辅佐他的老臣,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帮助自己照顾太子。这四位老臣都表示愿意这样做,并声称自己是“忠臣”,不能忍受受到屈辱。最后,刘邦勉强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然而,当他准备将太子废黜时,这四位老臣却突然消失了。刘邦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并怀疑他们是被太子收买的。这时,刘邦想起了这四个人曾说过的话,便感叹地说:“我曾经找过你们很久,你们一直躲避着我。现在我为什么让你们跟随我的儿子呢?”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邦与太子、四大臣之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同时,它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忠诚观念,即人们应该忠于自己的君主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