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而内圆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彊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诗句与译文对照:
史记 · 七十列传 · 孟子荀卿列传
- 注释:《史记》为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其中“七十列传”是指书中记载了70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孟子荀卿列传”则是专门记载了儒家学者孟子和荀子的传记。
诗意翻译:
燕昭王手持彗帚作为先导,恭敬地请孟子列坐在弟子之席上接受他的传授。他还在碣石宫亲自前往师从孟子。
- 赏析:本句描述了燕昭王对孟子的重视,他不仅亲自迎接孟子,还恭敬地请他在弟子之中接受教育。这种尊敬和重视体现了孟子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诗句与译文对照: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 注释:这里提到了孟子在诸侯国中得到的尊重程度,与孔子在陈、蔡两国受到的屈辱对待,以及孟子在齐国和魏国的困境相比,显得更为尊崇。
诗意翻译:
所以武王因为仁爱和正义去讨伐纣王而称王天下,伯夷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向孟子询问国家大事,但孟子并不回答;梁惠王谋划攻打赵国,孟子却称大王应该离开邠地。这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苟且求合吗?拿着方榫去嵌入圆榫中,怎么可能进去呢?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孟子坚持原则,不为权势所动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孟子对当时一些君主行为的评价,指出他们的行为并非出自内心的仁德或智慧,而是出于某种目的或压力。
诗句与译文对照: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
- 注释:这里提到的“驺衍”是一位著名的阴阳五行家,他与齐宣王时期稷下学派的其他学者(如淳于髡等)共同探讨治国理政的问题。他们各自撰写书籍,讨论政治、治理等问题。
诗意翻译:
自从驺衍与齐宣王时期的稷下学派的其他学者们(如淳于髡等),他们各自著述论述治理国家的事务,以此影响当时的君主们,这样的学问真是数不胜数啊!
-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学术繁荣和社会变革的态度。认为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们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世界,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