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剧子之言;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司马迁·七十列传·孟子荀卿列传”是一篇记录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荀卿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献中,作者详细叙述了荀卿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齐国和楚国的经历。
荀卿是赵人,他年轻时来到齐国游学,受到驺衍的影响,学习了其大而闳辩的思想。同时,他也与淳于髡等人交往颇深,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和指导。因此,齐人在赞美荀卿时,常用“谈天衍”,意为他的学说宏大而深远;还有“雕龙奭”,形容他的文采飞扬,善于辩论;“炙毂过髡”则是指他的言论犀利,足以让车轮因之过热。
荀卿在齐国期间,担任过祭酒之职,这是他三次被任命的重要职位。然而,齐国的政治环境并不理想,有人谗言诽谤荀卿。为了躲避是非之地,荀卿选择离开齐国,前往楚国。在那里,春申君赏识了他的才能,让他担任兰陵令。尽管春申君去世后,荀卿失去了职位,但他仍然选择定居在兰陵。
荀卿对当时的浊世政治极为不满,他认为许多亡国乱君都因为不遵循大道而被巫祝所惑。他对儒家、墨家、道家的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总结,撰写了数万字的著作并最终去世。他的作品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七十列传·孟子荀卿列传》为我们展现了荀卿一生的经历和他对于当时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思考。通过对这篇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荀子的思想和影响,以及古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我们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注释】: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他五十岁时开始到齐国游学。
【译文】: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他五十岁时开始到齐国游学。
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
【注释】:驺衍:战国时齐国人,主张阴阳五行相生相胜,认为万物皆由五行生成。其学说迂大而闳辩,即指其学说宏大且辩证。
【译文】:驺衍的学说宏大且辩证;而邹衍的弟子奭(shì)虽为书简,难以实行;淳于髡与他相处时间很久,但时常能听到他的好话。
【译文】:邹衍的学说宏大且辩证;而邹衍的弟子奭(shì)虽为书简,难以实行;淳于髡与他相处时间很久,但时常能听到他的好话。
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注释】:齐人:指齐国的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这里的颂指的是歌颂。
【译文】:因此齐国的人们赞美他们:“谈论天道无边无际,文章如龙般生动华丽,车毂经过时都会发出响声。”
【译文】:因此齐国的人们赞美他们:“谈论天道无边无际,文章如龙般生动华丽,车毂经过时都会发出响声。”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注释】:田骈:又称陈骈、慎到、接子等,战国末期著名的道家人物。齐襄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名法。
【译文】:田骈及其门徒都已经在齐襄王时期去世,但荀卿仍然是老师。
【译文】:田骈及其门徒都已经在齐襄王时期去世,但荀卿仍然是老师。
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注释】:列大夫:指齐国的列大夫阶层,即贵族阶层。
【译文】: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次被任命为祭酒。
【译文】: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次被任命为祭酒。
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注释】: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春,封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楚国的国君。此处指春申君曾任命荀卿为兰陵令。
【译文】:齐国有人嫉妒荀卿的名声,于是荀卿去了楚国。春申君任命他为兰陵令。
【译文】:齐国有人嫉妒荀卿的名声,于是荀卿去了楚国。春申君任命他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注释】:李斯:战国末年秦国大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改革家。
【译文】:春申君去世后,荀卿失去了职位,于是在兰陵定居下来。李斯曾是他的弟子,后来成为秦国的丞相。
【译文】:春申君去世后,荀卿失去了职位,于是在兰陵定居下来。李斯曾是他的弟子,后来成为秦国的丞相。
苟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注释】:嫉:憎恨。醪:浊世:污浊的时代。
【译文】:苟卿痛恨污浊时代的政治,亡国乱君相袭而来,不遵循大道反而迷信巫祝、占卜吉凶,轻视儒学小拘谨,像庄子那样又狡诈又混乱世俗风气,于是研究儒家、墨家、道家的道德观念兴衰成败,整理出数万言的论述最后离世。
【译文】:苟卿痛恨污浊时代的政治,亡国乱君相袭而来,不遵循大道反而迷信巫祝、占卜吉凶,轻视儒学小拘谨,像庄子那样又狡诈又混乱世俗风气,于是研究儒家、墨家、道家的道德观念兴衰成败,整理出数万言的论述最后离世。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剧子之言;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注释】:赵: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时诸侯国名。
【译文】:赵国也有公孙龙擅长坚白同异之辩和剧子的话。魏国有李悝推行地力之教。楚国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也在其中。自孟子到吁子这一代人,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书流传下来。因此这里就不讨论他们的传记。
【译文】:赵国也有公孙龙擅长坚白同异之辩和剧子的话。魏国有李悝推行地力之教。楚国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也在其中。自孟子到吁子这一代人,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书流传下来。因此这里就不讨论他们的传记。
司马长卿者,赵人也,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注释】:长卿:即司马长卿,字长卿,赵国人。
【译文】:司马长卿,即司马长卿,字长卿,赵国人。他五十岁来到齐国游学。
【译文】:司马长卿,即司马长卿,字长卿,赵国人。他五十岁来到齐国游学。
其游学既成之后,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1] [2] 下一页[3]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