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名文,号为“薛公”,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本篇记述了他的事迹,展示了他如何以其博爱、仁德和卓越的交际手腕,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甚至使得许多有才能的士人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译文

孟尝君在薛地(位于今山东省滕州市)广招诸侯各国的宾客和亡命之徒,对他们一视同仁,不论贵贱一律平等对待。他以慷慨大方著称于世,因此吸引天下英才汇聚于此。他拥有食客数千人,无论贵贱,都能与自己平起平坐。孟尝君待客如上宾,常与客人谈笑风生;但当屏风后侍史记录下他们的对话内容时,他会询问客人的亲人住址。客人离开后,孟尝君会遣使去问候,并送上礼物以示关怀。曾有一人因未能与孟尝君共餐而心生不满,孟尝君亲自与他共享饭食,化解了误会。孟尝君的这些举动使得许多志士都愿意投靠他。

注释

  1. 孟尝君:名文,字子舒,号薛公,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以其宽厚待人而闻名。
  2. 薛地:古地名,位于今中国山东省滕州市。
  3. 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指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贵族和逃难之人,他们在孟尝君门下受到优待。
  4. 舍业厚遇之:孟尝君放弃自己的产业来款待这些人,表现出极高的宽容与恩惠。
  5. 倾天下之士:吸引了大量才俊之士归附。
  6. 食客数千人:他拥有众多食客,其中不乏高士。
  7. 无贵贱一与文等:无论身份高低,孟尝君都给予同等待遇。
  8. 夜食:夜间用餐。
  9. 木禺人土禺人:木偶人,用来比喻孟尝君的仆人或侍从。
  10. 虎狼之国:形容秦国的强敌地位。
  11. 代从外来:苏代,一位能言善辩的策士,来自魏国。
  12. 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描述两人对话的场景。
  13. 天雨,子将败矣:预言如果下雨,则木禺人将失败。
  14. 生于土,败则归土:土禺人的哲学观点,表示无论成败,都会回归自然。
  15. 若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提醒孟尝君,如果无法返回,岂不是被土禺人嘲笑吗?

赏析

《孟尝君列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情节描绘,展现了孟尝君作为一位政治领袖的魅力和人格魅力。他的仁慈、智慧和对人才的珍视,使他能够获得广泛的支持和信任。文章通过对孟尝君与宾客之间的互动细节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古代君子风范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比展示秦的强大与孟尝君的智慧与胸怀,进一步突显孟尝君非凡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此篇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深刻揭示了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的交融,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间复杂的外交关系及其背后的人性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