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
其后,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代乃谓孟尝君曰:「周最于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于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
孟尝君作为齐国的宰相,其府邸的舍人魏子负责收集邑入,三次尝试未能成功。在孟尝君询问原因时,魏子解释说有贤者暗中帮助他,因此没有将邑入成功交付。孟尝君因此愤怒并辞退了魏子。几年后,有人向齐湣王诽谤孟尝君,称他将要造反。在田甲劫持湣王时,湣王对孟尝君产生了疑虑,孟尝君于是逃亡。魏子所结交的贤者听闻此事,便上书声称孟尝君并未有反叛的意图,愿意以自己的性命作担保,随后自尽在宫门表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被震惊,开始进行调查验证,证实孟尝君确实没有反叛的计划,于是又召回孟尝君。孟尝君因病情请求退休,回到薛地安度晚年。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诗句:
-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 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
- 孟尝君怒而退魏子。
- 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
- 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
- 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
- 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
译文:
孟尝君担任齐国宰相期间,他的舍人魏子负责收取邑入,但三次尝试都未成功。当孟尝君询问原因时,魏子回答说有一个贤者暗中相助,所以未能成功。孟尝君因此大怒并辞退了魏子。几年后,有人向齐湣王诽谤孟尝君,称他将要造反。在田甲劫持湣王时,湣王对孟尝君产生了疑虑,孟尝君因此逃亡。魏子所结交的贤者得知此事后,便上书声称孟尝君并没有反叛的意图,愿意以自己的性命作担保,随后自尽在宫门表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被震惊,开始进行调查验证,证实孟尝君确实没有反叛的计划,于是又召回孟尝君。孟尝君因病情请求退休,回到薛地安度晚年。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赏析:
这段历史故事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孟尝君作为齐国的宰相,其府邸的舍人魏子负责收集邑入,却多次失败。孟尝君对此感到非常恼火,最终选择辞退魏子。然而,几年后孟尝君的声誉受损,甚至被诬陷将要发动叛乱。在这种危急时刻,魏子和他所结交的贤者挺身而出,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洗脱孟尝君的冤屈,包括上书自证其清白、自我牺牲以证明孟尝君的忠诚等。这些行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忠义和勇气,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与正义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