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史记·七十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讲述了春秋时期赵国名将毛遂的故事。
诗句: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译文:平原君说:“如果用文采来取胜,那就很好了。如果不能用文采取胜,那就在华丽的房屋下喝血,一定能够胜利然后回去。”
注释:1. 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胜,以慷慨好客著称。2. 歃血:古代的一种礼仪,在盟誓时,双方会喝血以示诚意。3. 文:指毛遂,他的才学和口才在当时是非常出众的。4. 取胜:取得胜利。5. 华屋之下:华丽的房屋之中。6. 必得定从而还:一定能胜利并且平安返回。
赏析:《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9年)左右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七十列传》收录了包括毛遂在内的70位重要人物的事迹。毛遂的故事在《史记》中被广泛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对毛遂个人才能的认可。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毛遂敢于挑战权威、不拘一格的精神风貌,以及他的智慧与勇气为朋友所折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