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
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平原君虞卿列传
历史风云录中一段佳话
-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
- 虞卿计划以信陵君在邯郸的救援行动为由,为平原君争取封地
- 公孙龙对虞卿的请求表示反对
- 公孙龙认为不应仅因信陵君救赵就增加他的封邑
- 公孙龙夜见平原君论议
- 公孙龙连夜向平原君提出质疑
- 讨论中涉及合纵联盟与赵国国策考量
- 对话揭示战国时期外交策略复杂性
- 平原君回应公孙龙观点
- 平原君承认信陵君功劳但反对单纯因救赵而增封
- 平原君解释其决策考虑国家长远利益
- 对话显示平原君政治智慧与权衡能力
- 公孙龙辩论坚白之辩
- 公孙龙擅长辩论术,强调逻辑清晰重要性
- 公孙龙批评其他学派观点
- 辩论反映出战国时期学术争论特点
- 虞卿游说成就与影响
- 虞卿成为赵国重要谋士与使者
- 他游说活动成功促成多项合作
- 虞卿事迹激励后人学习并传承其智慧
- 后世评价与传承意义
- 历史学家对虞卿贡献进行评价
- 探讨虞卿思想对后世政治理论影响
- 虞卿生平和事迹成为后世研究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