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诗句释义及译文: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
译文: 秦国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后,赵国国王亲自前往秦国,通过赵郝与秦国商议停战条件,并割让六座县城以达成和解。
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注释: 虞卿向赵国国王询问秦国攻打赵国是否已经疲惫到要撤退的地步。赵国国王表示秦国的攻势非常猛烈,以至于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力量,因此必定因为疲劳而撤退。
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赵郝。
译文: 虞卿指出,秦国之所以攻击赵国是因为它无法取得其他的目标,因此才会用尽力量进行攻击。如果赵国再次用自己无法获得的资源来满足秦国的需求,那么秦国会利用赵国的资源来进攻自己,导致赵国明年可能再次遭受攻击,赵国将难以抵御。
王以虞卿之言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
译文: 赵郝询问虞卿是否能完全利用秦国的力量,并且了解秦国的真实实力。赵郝认为,如果能够不给秦国提供任何利益,那么秦国明年就不会再对赵国发起攻击。赵郝请求赵王听从他的方案。
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译文: 赵郝表示,虽然他知道秦国和韩、魏的关系很好,但这并不是他能承担的。他建议通过外交手段改善与韩国和魏国的关系,以平衡秦国的影响力。这样,赵国就能避免在明年夏天受到秦国的攻击。
赏析:
本段文字展现了赵国国王在面临秦国强大攻势时的忧虑与困境。赵国国王意识到,仅仅依靠武力是无法抵挡秦国的长期压力的。因此,他开始寻求通过外交手段缓解与秦国的矛盾,试图通过建立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来平衡秦国的压力。这种策略体现了赵国国王的智慧和远见,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