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四十三年,秦攻韩汾陉,拔之,因城河上广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秦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于是应侯罪当收三族。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以顺适其意。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欲以激励应侯。应侯惧,不知所出。蔡泽闻之,往入秦也。

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昭王四十三年,秦攻韩汾陉,拔之,因城河上广武。    

译文:

昭王在位的第43年,秦国攻打了韩国的汾陉,攻克之后,又在黄河边上修筑了广武城。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秦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请罪。    

译文:

过了五年,昭王采纳了应侯的建议,利用反间计策来离间赵国,赵国因此命令马服君之子代替廉颇将军。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包围了邯郸。后来与武安君白起有了矛盾,就向昭王进言杀掉了白起。任命郑安平担任将领,让他去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国围困,情势紧急,于是率领两万兵马投降赵国。应侯向昭王道歉请求原谅。


蔡泽闻之,往入秦也。    

译文:

蔡泽听说此事后,前往秦国拜见昭王。


注释:

昭王,即秦昭襄王,是秦国的君主。

列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种文体,专门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后成为秦国的宰相,他曾经被魏国丞相魏齐侮辱并差点致死,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蔡泽,战国时期的辩士,他在游说诸侯时多次碰壁,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后来他来到秦国,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成为了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应侯,即范雎,他在魏国遭到迫害后逃亡到秦国,成为了秦昭襄王的得力助手,他曾经成功地利用反间计策离间了赵国和楚国的关系,使得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获全胜。

郑安平,赵国的将领,他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国俘虏,后被应侯推荐给昭王,成为了秦国的将领之一。

马服君之子,指的是赵国马服君的儿子,他是接替廉颇将军位置的人选。

武安君,指的是白起,他是秦国的重要将领,曾在长平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

本篇讲述了秦昭王时期两位重要宰相范雎和蔡泽的历史故事。范雎曾历经磨难,最终在秦国崛起;蔡泽则以其卓越的辩才和机智赢得了秦昭王的信任。两人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奋斗历程,也反映了秦国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