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译文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任许历为国尉。于是,赵奢与廉颇、蔺相如同为赵国高官。
四年后,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即位。七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对峙,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重,赵王派廉颇领兵攻打秦国。由于秦军屡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壁不战。秦国多次挑战,廉颇却不肯应战。赵王受秦国间谋影响,认为“秦所畏惧的,只有马服君之子赵括担任将领”。因此,赵王让赵括替代廉颇领军。蔺相如对赵王说:“大王用一个名声来任命赵括将军,这就像用胶粘住弦一样,无法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的书卷,却不懂得应变。”尽管如此,赵王仍然决定任命赵括。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谈论军事,自称天下无人能敌。他曾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倒他,但认为他还不够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何如此评价他的儿子,赵奢说:“兵法是死板的,而赵括却把它说得过于轻松了。如果赵国不派赵括去领军,那就算了;如果要派的话,必败无疑的是赵括。”及至赵括被派遣出征,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领军。”赵王问是什么原因,赵母回答说:“我当初侍奉丈夫的时候,丈夫是将领。那时他所吃的饭、喝的水都是由十几个人提供的;他的朋友也有上百人。大王和宗室赏赐的东西,都给了军队中的官兵和士大夫。接受任务那天,连家中的事情都不管。现在赵括一旦成为将军,却东向朝廷行礼,军中的官吏没有敢抬头正视他的,大王赏赐给他的金钱布帛,他都藏在家,而且每天都看那些可以买田宅的地方。大王觉得他的父亲怎么样?父子两人的心思不一,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赵王说:“你尽管去安排吧,我已经决定了。”赵母于是又说:“大王最终还是派他去了,要是他不称职,妾能否不受牵连?”赵王答应了她的要求。

注释

  • 史记·七十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此篇记述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以及赵奢的历史。
  •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指赵惠文王(赵国第七位国君)封赐赵奢(马服君)以称号。
  • 以许历为国尉:赵国任命许历为国尉。
  •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赵奢与廉颇、蔺相如地位相同。
  • 长平: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市北。
  • 数败赵军:多次打败赵军。
  • 固壁不战:坚守壁垒不出战。
  • 破赵军者必括:预言将有败于赵军的可能是赵括。
  • 使赵不将括即已:倘若赵国不让赵括领军就罢了。
  • 今括一旦为将:而现在赵括已经担任了将军一职。
  • 东向而朝:面向东方,此处比喻指挥军队。
  • 受命之日:接受任务的时刻。
  • 家事:家庭事务。
  • 归藏于家:把财物藏在家中。
  • 金帛:金银财宝。
  • 终遣之:最终决定派遣他去。
  • 即有如不称: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落得同样的下场。

赏析

《史记》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展示了赵奢、廉颇、蔺相如和赵括四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其中,赵括的悲剧性性格尤为突出,反映了个人才能与责任、家族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文章深刻揭示了权力、信任与背叛的主题,同时展现了赵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战争的残酷性。此外,通过赵括母亲的视角,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年轻将领的成长背景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